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61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新生的儿童心理虐待状况;比较不同创造力、认知偏差类型的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差异。方法:方便取样,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卡特尔多项人格量表-创造力、认知偏差问卷对365名自愿参与的海南省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新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男生的恐吓、贬损、干涉、纵容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2.38,2.17,2.40,2.72;P均0.05);独生子女医学新生的忽视维度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者,而干涉维度得分高于后者(t=-3.82,2.17;P均0.05);单亲家庭医学新生的忽视和贬损维度得分高于非单亲学生(t=2.80,3.24;P均0.05)。不同创造力等级的医学新生在儿童心理虐待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认知偏差类型的医学新生在贬损、干涉维度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2,13.54;P均0.001)。结论: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的医学新生在儿童期遭受的心理虐待不一样;不同创造力的医学新生在儿童期遭受的心理虐待无差异;不同认知偏差类型的医学新生在童年期遭受的贬损和干涉高于其他类型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为制订有效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ICU发生感染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49例)、好转组(77例)和治愈组(27例),对所有患者的感染部位、入ICU治疗24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好转组、治愈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44.03±12.06)、(24.12±13.67)、(13.95±4.08),BUA水平分别为(0.29±0.14)mmol/L、(0.22±0.12)mmol/L、(0.17±0.10)mmol/L,Scr水平分别为(5.36±3.03)mmol/L、(5.11±1.75)mmol/L、(4.22±1.05)mmol/L,BUN分别为(81.83±14.62)μmol/L、(79.57±13.24)μmol/L、(72.43±11.48)μmol/L,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Scr水平、BUN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好转组或治愈组,好转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高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感染患者死亡与年龄、APACHEⅡ评分、BUA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ICU感染患者BUA水平与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相似文献   
24.
目的:筛选高良姜抗胃溃疡有效部位,探讨抗溃疡作用机理。方法:将高良姜提取分离为不同部位,观察各部位对无水乙醇、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胃组织病理切片、血浆胃泌素(GAS)、白介素1(IL-1)、环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高良姜水提物、80%乙醇洗脱物可以显著减少胃溃疡模型小鼠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血浆GAS、IL-1、TNF-α浓度,显著升高血浆COX-2、PGE2浓度,30%乙醇洗脱物、95%乙醇洗脱物对溃疡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可调节血浆GAS、IL-1、PGE2浓度。结论:高良姜各提取分离部位中水提物、80%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好的抗胃溃疡效果,抗溃疡作用可能通过减少血浆GAS、IL-1、TNF-α浓度,提高血浆COX-2、PGE2浓度产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海口市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控费政策或改进现有的控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家医院463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不同性质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构成存在差异,综合医院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中位数比例为42.13%;30.02%(139/463)患者认为“新技术新药品和新设备”的使用是医疗费用上涨的首要原因,51.19%(237/463)患者看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治愈”,24.84%(115/463)的患者不知道医保政策变动,46.00%(213/463)认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责任主体是政府,28.51%(132/463)的患者认为是医院。结论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推进各个环节的控费积极性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1,TIM-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 05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重症肺结核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 000名轻症肺结核患者作为轻症肺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TIM-1、TIM-3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检测并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的mRNA水平;分析重症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IM-1、TIM-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结核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CD4+水平低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重症肺结核组TIM-1 mRNA和TIM-3 mRNA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死亡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CD4+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组患者TIM-1、TIM-3与CD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4和-0.211,P<0.05),而与CD8+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和0.680,P<0.05)。结论 重症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体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异常以及TIM-1、TIM-3 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6例,接受多模态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测胶质瘤瘤体ADC值、FA值和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和rCBV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瘤体FA值、rCBV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呈正相关,ADC值与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结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FA值和rCBV值可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瘤体微观结构特点提供重要参考,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密度,其中以rCBV值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与生存状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性内膜炎老年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左心82例占82.0%、右心5例占5.0%、左右心均出现病变的患者7例占7.0%,不明确病变位置的6例占6.0%;100例患者中伴有心脏基础疾病41例占41.0%;动脉血培养呈阳性47例占47.0%,检出病原菌47株,以酿脓链球菌为主24株占51.0%;医院感染、血红蛋白<90g/L是影响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生存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应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9.
探讨游离脂肪酸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 -2)的蛋白质含量及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提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抑制IRS- 2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和降低IRS -2蛋白质含量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阿司匹林能防治游离脂肪酸引起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0.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C)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此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西方人群发病率6~8/10万人,13本人3/10万人,我国虽无精确统计,但近年文献报道颇多,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太原学术研讨会报道为3065例,1997年杂志对溃疡性结肠炎报道的文章3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其病例数约为12500例,在此前报道不足1000例,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预计此病还将逐年增加,因而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