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5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推拿学科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色突出表出在理论体系相对独立、完整,治疗手段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并且在建国以后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针灸学已经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针灸推拿疗法在预防、保健领域里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极大地社会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针灸推拿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将针灸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3.
郭璐萱  刘洋  付宝慧  郝娜  杨洪涛 《河南中医》2023,(12):1931-193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病因辨治、脏腑辨治、六经辨证、三焦论治等,治疗方法包括专药治疗、中医复方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以往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仍缺乏对诊断、治疗方法和症状的深入研究,缺乏统一的证据分类标准和结果指标。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病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治疗周期相对较短,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多中心、长时间的专业统计分析。今后,应加强对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扩大样本量,完善和规范证候分型体系,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分期相结合,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更客观地了解肾性水肿的发展,更有目的地遣方用药;在确定中草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明其化学成分,改变其结构或开发新的制剂来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对血小板(PLT)的影响,分析影响PLT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的AA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PLT变化情况,分析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AA患者的临床因素特征。结果:AA患者接受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4个月后,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的有13例,PLT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有66例。对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60 g/L时、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时、网织红细胞比率<0.5%时,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显示,CD3+CD19-<60%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更容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当A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血红蛋白≥60 g/L、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网织红细胞比率<0.5%、CD3+CD19-<60%且越低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AA患者的PLT更容易增加并恢复正常(P<0.05)。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CS)是脊柱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发展的趋势。C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旋提手法治疗CS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特点。通过对筋骨理论以及旋提手法的深入挖掘,探讨在筋骨理论指导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旋提手法治疗CS的作用机制,为手法治疗C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卵巢早衰(POF)是当今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适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远期罹患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中医认为肾虚是POF发病之根本,肾虚血瘀是POF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且补肾活血中药在POF的治疗中起到确切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显示补肾活血中药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减少颗粒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梳理总结补肾活血中药防治POF的病理机制,探寻其多途径、多靶点治疗POF所发挥的生物学基础,以期为临床应用补肾活血法防治卵巢衰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并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完成血清学诊断,观察抗体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2003年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经住院治疗康复的220人,进行了发病后14个月内分3个阶段的随访研究。对全部随访者进行了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IgM以及淋巴细胞亚群、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进行了肺部高分辨CT检测和双侧髋关节MRI检测。结果随访患者中,原SARS临床确诊、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的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87.5%和45.59%,提示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中有较多病人漏诊。随访早期发现87人存在肺功能或(和)肺间质性变化,经过8个月观察,影像学显示46人肺部病变自愈,其余41人肺部病变也明显好转。49人发生股骨头坏死,仅在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中发生,且多为Ⅰ期病变,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股骨头坏死与SARS病毒感染以及住院期间激素的平均使用量的联合作用有关。结论血清学诊断在SARS患者感染确证中不可缺少,应在恢复期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康复者肺间质性改变有自愈倾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病毒感染与激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温养通络敷贴对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型 )患者治疗效果 ,探讨温养通络敷贴的治疗机理。方法 :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型 )恢复期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 (对照组 )和阿司匹林加温养通络敷贴组 (治疗组 ) ,每组各 3 0例 ,观察 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应用温养通络敷贴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 ,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也明显下降。结论 :温养通络敷贴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琪教授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本虚标实证,血瘀贯穿于本病始终。治疗肺心病不宜大剂量应用补气药,适当益气,升中有降;注重活血化瘀并贯穿治疗始终;利水消肿,主张中西汇参,衷中参西;并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对缓解症状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隶属中医“中风”、“卒中”之范畴,是一种高致残、高病死率的常见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60%~80%。临床治疗以溶栓为主,但在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的同时,有时却造成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