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评估中国安庆地区人群配偶吸烟和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1995-2005年基线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烟和其他相关变量。2010-2011年对基线人群进行随访收集脑卒中事件并进行核实。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配偶吸烟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分析16 706人,平均随访(7.0±2.2)人年,共收集231例脑卒中事件。调整性别、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饮酒变量后,夫妻都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风险是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的1.89倍(RR=1.89,95%CI:1.05~3.39),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对脑卒中的发生有交互作用(P=0.033);本人吸烟配偶不吸烟人群与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相比患脑卒中风险增加(RR=1.33,95%CI:0.93~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的交互作用相对危险度男性为2.81(95%CI:0.62~12.85)、女性为1.04(95%CI:0.30~3.64),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本人及配偶都吸烟时可能增加本人患脑卒中风险。结论本研究证实夫妻都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简易的专用健康行为评估工具。方法在中文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结合相关指南及文献编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2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及Mplus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5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78、0.801、0.84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9.07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χ~2/df为1.35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16,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3,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为0.075,平均平方误差平方根(RMSEA)为0.054,P=0.303,模型精确拟合数据。结论编制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22岁,因反复面部抽搐伴意识障碍3 d于2015年8月14日收入我院,入院前3d患者无明显诱因阵发性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凝视前方,口角歪向左侧,持续时间约30 s ~2 min不等,缓解后意识清醒,无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既往史体健;体格检查:体温 37.2℃,心率 85 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86/54 mmHg,意识模糊,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言语不清,对答欠配合,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 ++),病理征(-),颈抵抗,克氏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12 ×109 · L-1 ,中性粒细胞84.4%,血糖5.65 mmol/L,余血生化及离子4 项未见明显异常,2015年8月15日行腰椎穿刺术:无色澄清脑脊液,压力210 mmH2 O,压腹压颈通畅,留取标本后再次测压160 mmH2 O,颅脑 MR 未见异常,初步入院诊断: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予优他能抗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地西泮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口服,癫痫未能缓解,发作频率增加, 2015年8 月24 日脑脊液抗 N -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受体抗体检测: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估简短版中医健康量表(The Short Form-Health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F-HSTCM)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The Three-level Euro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EQ-5D-3L)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测量特性及其适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的问卷包括SF-HSTCM、EQ-5D-3L、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BI)。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用Cronbach's α系数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评估SF-HSTCM的信度及效度,组内相关系数评估SF-HSTCM、EQ-5D-3L、mRS和BI的重测信度及患者与代理人之间一致性信度,而会聚效度用SF-HSTCM与EQ-5D-3L之间的相关程度来进行评价,并采用非参数检验评估SF-HSTCM的区分效度,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于BI、mRS得分的影响。结果 共205人完成了调查,SF-HSTCM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内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991;EQ-5D-3L的重测信度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完全一致的问卷数占总数的90%。结论 SF-HSTCM及EQ-5D-3L均可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人群的健康状态评测。  相似文献   
25.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0岁,因“发现血糖增高21年,四肢乏力伴萎缩6月余”于2007年7月入住我院。患者于21年前因皮肤瘙痒于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系统检查后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予消渴丸10粒t.i.d.治疗,患者自述血糖控制不佳,服用半年后加用美吡哒10mgq.d.,治疗情况不详,治疗期间,血糖未系统监测。2005年开始出现肢体乏力,四肢、躯干时有肌肉跳动,当时生活完全自理,可正常完成家务、洗衣、购物、精细动作等,未发现肌肉萎缩、感觉障碍、二便障碍,2007年1月患者起床时自觉右下肢乏力,并不慎跌倒在地,扭伤右侧致踝关节肿痛,自行取跌打外用药外敷后肿痛消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神经肽Y(NPY)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80只,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脑缺血6 h后,再灌注6 h、3、7天3个时 间点分别给予CVBD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CVBD对脑缺血6 h后,再灌注6 h、3、7天大鼠脑组织NPY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 h、3、7天后,脑组织NPY mRNA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相同时间点,但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P<0.01).结论 CVBD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PY mRNA表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不同维度多个量表对脑卒中恢复期评价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横断面调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病情,分析不同维度的多个评估量表及标准对其病情的评价结果。方法:以2000—07—26/2001—02—2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第二代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自编中医症状量表(28个症状、体征,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组标准(总分45分,0-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改良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活力和精神健康分量表为测量工具,对194例患者进行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Spearme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量表评估及各量表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94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各量表及标准平均得分:第二代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6.51&;#177;6.29;中医症状量表:13.73&;#177;6.97;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组标准:7.56&;#177;7.35;改良Barthel指数:63.58&;#177;23.68;SF-36的活力和精神健康分量表:52.79&;#177;23.32,62.83&;#177;22.75。②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组标准与其他量表的相关性:与第二代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高度正相关(R’=0.885),与中医症状量表相关性不高(R’=0.302),与改良Barthel指数高度负相关(R’=-0.824),与sF,36的活力和精神健康分量表相关性不高(R’=-0.294,-0.258)。结论:①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组标准与第二代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属于相同维度,两者一定条件下可相互替代。②患者不同维度健康状态并不一致,应建立脑卒中恢复期疗效的多维评价标准,以更全面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和更科学地反映中医药治疗的真正效能。  相似文献   
28.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基础及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肌张力增高是一种伴随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对肌张力增高的研究和治疗众说纷纭,纵观从多医学研究,对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做一简单概述。抗痉挛的药物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药物、针刺、手术、电刺激待方法,但由于疗效、费用及专业技术要求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从中医药方面探讨其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毒副作用优势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AM)的变化&#65377;【方法】 110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65380;160 ~ 199&#65380;200 ~ 219和 ≥ 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每亚组6只大鼠)取视交叉平面脑片,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水平,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65377;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统计学分析&#65377; 【结果】 在 < 220 mmHg的各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在 ≥ 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低;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 ≥ 220 mmHg时转为降低&#65377; 【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在寒潮等外因的诱导下易致脑卒中&#65377;  相似文献   
30.
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中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心缩合征(CCS)的中医规律特点。方法:5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CCS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中医证型、病类诊断积分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中痰热腑实型、风火上扰亢型、痰湿蒙神型的CCS发生率高于80%,风痰瘀阻型和阴虚风动型的发生率均在40%左右。病类诊断积分为轻、普通、重、极重的脑出血患者CCS发生率分别为56.25%、54.55%、75.00%、91.30%。结论:发生CCS的患者以风痰炎亢、痰热腑实二型的比例居高,说明CCS病机的关键在于痰、热之邪。CCS组与对照组的病类诊断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是非曲直中医病类诊断积分的轻重对于衡量与评价CCS发生的可能性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