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2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294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48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科学   407篇
综合类   2127篇
预防医学   330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898篇
  2篇
中国医学   6154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064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 ,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 EM)。西医对其病因、病理改变尚不清楚 ,确切的病因学说仍在探索之中 ,对其治疗多采用药物或手术疗法 ,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良反应。中医根据其症状和体征 ,将其归属于痛经、不孕、症瘕、月经不调等范畴。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成就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学家普遍认为血瘀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1 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标准修订为血瘀证[1] 。然而围绕本病的治…  相似文献   
92.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8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 9月~ 1 999年 8月 ,笔者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健脾之法 ,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 83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所观察的 83例病例全部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消化内科门诊 ,其诊断均符合 1 982年 1 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1]及 1 989年 1 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 ] 中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诊断及辨证标准。胃镜以治疗前半月及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466b-5P(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基于微RNA(miRNA)测序寻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Wistar-京都鼠(WKY)的差异基因,构建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24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2只尾静脉注射小鼠腺相关病毒miR-466b-5P(rAAV-miR-466b-5P)构建miR-466b-5p过表达组,余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腺相关病毒-9(AAV-9)空载体,转染6周后再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黄芪-丹参+miR-466b-5P过表达组)和C组(黄芪-丹参+空白对照组)以黄芪配方颗粒:2.036 g/kg+丹参配方颗粒:0.255 g/kg灌胃;B组(miR-466b-5P过表达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 d后观察各组小鼠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肾脏病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寻找其靶基因。结果:1)基于前期miRNA测序选定了miR-466b-5p;2)与D组比较,B组小鼠尿β2-MG、NAG、mALB、血清Cys-C、AngⅡ、CRP均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小鼠血清Cys-C、CRP明显升高(P<0.05),尿β2-MG、NAG、mALB、血清AngⅡ无明显改变(P>0.05);3)与D组比较,B组小鼠出现明显肾小球硬化、小管纤维化,A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4)与D组比较,B组小鼠透明质酸酶2(HAS2)明显下调,而经黄芪-丹参干预后有所回调。结论:miR-466b-5p的过表达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黄芪-丹参药对通过靶向HAS2下调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对血小板(PLT)的影响,分析影响PLT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的AA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PLT变化情况,分析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AA患者的临床因素特征。结果:AA患者接受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4个月后,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的有13例,PLT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有66例。对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60 g/L时、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时、网织红细胞比率<0.5%时,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显示,CD3+CD19-<60%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更容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当A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血红蛋白≥60 g/L、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网织红细胞比率<0.5%、CD3+CD19-<60%且越低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AA患者的PLT更容易增加并恢复正常(P<0.05)。  相似文献   
9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烫伤、感染乃至截肢、致残、致死的风险。山东泰安市中医医院王素美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DPN的临床经验丰富,在辨证分型上,以血瘀为主线,总结了4个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肝肾阴虚兼血瘀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痰湿瘀血阻络型、阳虚寒凝兼血瘀型,并根据各自的证候特点拟定了相应的经验方,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素美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督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单纯盐酸氟西汀胶囊与安慰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督灸组(42例,脱落2例)、西药组(42例,脱落1例)和安慰灸组(42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每次20mg,每日1次)。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督灸组于大椎至腰俞段行督灸治疗(每周1次);安慰灸组予安慰灸(每周1次)。3组均治疗8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SERS评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督灸组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和安慰灸组(P<0.05)。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西药组的75.6%(31/41)和安慰灸组的80.5%(33/41,P<0.05)。结论:督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可改善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缓解临床症状,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  相似文献   
97.
<正>笔者采用热敏灸四关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9岁,平均(63±1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7±3)个月。均符合《临床肿瘤学》[1]中结直肠癌、胃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8.
郭柄成  赵恒立  宋志超 《新中医》2023,55(8):198-201
从中医理论内外合邪致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的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总结得出内生之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根本因素和必要条件,外感之邪是起病的重要诱因,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攻补兼施,肃清内生之邪,抵御外感之邪,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并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99.
李传慧  刘骅漫  贾新华 《新中医》2023,55(12):185-189
肺结节是指肺内出现的不规则病灶,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基于中医学对瘀、毒的认识,以 及肺结节的临床表现,对肺结节的防治进行探讨,分析认为瘀、毒既可以是肺结节的病理产物,也可以是致病 因素,且贯穿疾病的始终。肺结节疾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邪犯肺脏,积聚成瘀;第二阶段是邪 毒炽盛,痹阻肺络;第三阶段是正气亏虚,瘀毒搏结。因部分肺结节可发展为早期肺癌病变,鉴于疾病转归的 特殊性,提出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肺结节,可根据瘀、毒作用的强弱、时间节点及位置,结合肺结节证候 演变的全过程,抓住存在的时间节点,判定结节的性质,确立治则治法,针对性控制病情,防止传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并根据该量表对7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共包含96个症状条目。针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的因子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涉及心、脾、肝、肾、脑,病性涉及气虚、阴虚、血瘀、痰湿、阳虚;聚类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痰浊壅盛证。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最终可致气虚与阴虚、阳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