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科焦虑症对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心率及血压增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牙科焦虑症 (DA)对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心率及血压增幅的影响 ,为术前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 (DAS)对 13 8例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前的DA进行调查 ,对拔牙全过程进行心电监护 ,对DAS得分与心率及血压增幅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得分与心率增幅相关系数r =0 .0 2 3 ,P =0 .790 ;与收缩压增幅r =0 .2 17,P =0 .0 11;与舒张压增幅r =0 .177,P =0 .0 3 7。结论 :对于心血管病拔牙患者 ,需要术前进行心理治疗 ,以减轻DA ,避免或减少拔牙时血压升高 ,确保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管母细胞瘤(HB)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HB患者HE染色病理特征及SP法染色相关免疫组化标志物表达。结果肿瘤组织表现为特征性间质细胞及其之间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壁衬覆扁平内皮细胞。肿瘤组织多阳性表达CD34、CD31、Vim、D2-40、NSE、S100、CD56、EGFR和VEGF,多阴性表达EMA、CK和GFAP。散发性HB患者免疫阳性表达率与VHL相关性HB患者相仿(P>0.05)。结论结合HE染色病理特征及相关标志物表达有助于诊断HB。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病程、血压控制和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分析患者的降糖药使用情况,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结果共调查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258例,HbAlc达标率为54.7%,血压达标率为27.1%,TG达标率为39.5%,TC达标率为50.4%,LDL-C达标率为45.7%;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者占58.9%,使用胰岛素者占36.8%,其中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占27.5%;降糖药物种类的选择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病程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胰岛素并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患者的HbAlc达标率明显升高;相同的治疗方案,随着病程的增加,HbAlc的达标率逐渐下降。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较国内平均水平好;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以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主,使用胰岛素及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可提高HbAlc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和黄韧带增厚都被认为是与老化的变化相关。然而,却很少见用MRI评价黄韧带肥厚自然病程的报道。目的:用MRI评价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MRI测量178例患有腰腿痛的患者的L2/3、L3/4、L4/5、L5S1水平712条黄韧带的厚度。并检验黄韧带厚度与年龄和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黄韧带的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然而,L4/5、L5S1水平黄韧带厚度的增加要比L2/3、L3/4水平明显。在L4/5水平,在20~29岁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厚度已超过3mm。所有的患者如果L2/3水平黄韧带肥厚(〉3.0mm),那么其余个水平的黄韧带均肥厚。在老年患者中,黄韧带的厚度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没有相关性。提示在20~29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已经开始变厚,而黄韧带的增厚不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屈曲凸入椎管内的。L2/3水平黄韧带的厚度可以作为一个多水平腰椎管狭窄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椎动脉的检查仍然存在差异和争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血管及骨关节结构的解剖观察及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横突段的效果,明确其走行及变异。方法:从2009-12-01/2010-05-31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三维影像资料中,去除椎动脉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资料,选出无明显异常病变者250例,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走行及血管管径的变异。获得原始断层图像后,通过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来显示椎动脉。结果与结论:椎动脉经C6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92.6%,经异常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7.4%(37条),经C4,C5,C7横突孔进入的发生率分别为2.2%(n=11,占不正常的29.7%),4.6%(n=23,占不正常的62.2%),0.6%(n=3,占不正常的8.1%)。20例为右侧异常(54.1%),17例为左侧异常(45.9%)。所有患者中27例为单侧异常(10.8%),5例为双侧异常(2%)。比较椎动脉管腔直径,左侧直径明显大于右侧53例,右侧直径明显大于左侧30例,左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三维CT血管造影能客观地反映椎动脉的病理改变,并清晰显示椎动脉与骨性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及引起心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太原市城乡部分中学生体检中筛查出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15岁;高血压前期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3~15岁;健康对照组34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19名,年龄13~15岁。健康青少年及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者均禁食12h,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统计学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空腹血糖(BFS)、LV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GF-1的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与LVMI、BFS、TC、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清IGF-1水平与SBP、DBP、LVMI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1;r=0.59,P<0.01;r=0.87,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其参与了青春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经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测及试验性治疗证实的1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治疗前MR影像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高信号消失,9例有中枢性尿崩症。MRI图像:T1WI肿瘤呈等信号,但在T2WI上信号不均匀表现为多样性。3例肿瘤延伸入第三脑室并囊变坏死,1例肿瘤沿四脑室及侧脑室播散转移。结论:青少年女性出现的鞍区实性病变,T2上信号不均匀,有显著强化,伴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高信号消失,高度提示生殖细胞瘤,影像与临床结合有利于早期诊断,改善生殖细胞瘤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新基因PRR11的开放阅读框区,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检测及鉴定。方法: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半定量RT-PCR扩增PRR11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酶切、测序鉴定确认获得PRR1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R11。然后将pcDNA3.1-PRR11重组载体转染入HeLa细胞中,收集细胞,制备总RNA和细胞裂解液,采用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了PRR11基因,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完全正确,pcDNA3.1-PRR11真核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了转染入HeLa细胞中的目的基因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RR1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R1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3年至2010年经腹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炎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轻症型10例(30.3%),重症型23例(71.2%)。腹部X线平片、B超、CT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腹腔穿刺抽液涂片细菌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33例(重症型23例,轻症型10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9例死亡,其中包括肝硬化腹水7例。结论积极采取诊断性治疗、密切观察,反复体检,是提高原发性腹膜炎确诊率的必要手段;原发性腹膜炎的特点是重症型占多数;轻症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型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特点及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将80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0.9%盐水对照组,B组为利多卡因组,C组为罗哌卡因组,D组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混合组。术后即刻腹壁戳孔浸润注射、腹腔内膈下及胆囊床喷洒上述药物,观察术后1、3、6、24 h患者视觉模拟尺疼痛评分(VAS)。结果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术后1 h VAS最低,3、6 h VAS依次上升,24h VAS又有所下降;其中1、3、6 h之间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术后1 h A或B组VAS分别与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6 h及24 h A组与B、C、D组比较VAS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腹腔内喷洒均可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罗哌卡因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