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慢性便秘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中医针对便秘病因多端、病性多样、病机多变等特点,运用灵活辨证、整体治疗思路,创制了众多有效方药,其中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尤为明显。现总结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分析其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并以临床常用效方首荟通便胶囊为例,阐述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与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作为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代表,银黄制剂由金银花、黄芩提取物组成,其上市产品涉及注射、口服剂型,被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等外感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从处方渊源、剂型沿革、质量控制、现代药理方面出发,对银黄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其后续深入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容易外感。从中医学角度分别阐述肠腑、脉络及腠理的生理功能、不“通”的病因病机、和不“通”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法治则。中医“治未病”强调天人合一,目前“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关键均需要保持人体“通”的状态,期待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在日常中为因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不通”状态预防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4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共计1 16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仅用利巴韦林(对照组)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试验组)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0),P<0.001]。此外,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还可适当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方面,3项研究明确表明没有明显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共报告15例药品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6例,对照组9例。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仅用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总有效率,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脉络舒通丸(MLST)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右后肢股动脉注射0.2 mL月桂酸钠(7 g·L;)制备TAO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次日(D1)以注射侧肢体缺血性改变为模型制备成功。模型大鼠分别ig给予MLST 3.8,7.6和15.2 g·kg-1,阳性对照组ig给予通塞脉片(TSM)2.6 g·kg-1,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于D1和D14记录体重,D14对患肢形态变化评级。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血常规指标,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测定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栓素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PGF1α)水平;HE染色观察患肢侧股动脉和股静脉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分析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AO模型组体重下降(P<0.01),患肢发生明显病变(P<0.01),血常规指标显著升高(P<0.01);FIB水平升高(P<0.05),PT,APTT和TT缩短(P<0.05,P<0.01);ET-1,TXB2和IL-1β水平升高(P<0.01),6-K-PGF1α水平下降(P<0.01);股动脉和股静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均被炎症细胞浸润,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AO模型组相比,模型+MLST 3.8和7.6 g·kg-1组体重增加(P<0.05,P<0.01),患肢病变程度减轻(P<0.05),血常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血浆FIB水平下降(P<0.05,P<0.01),PT,APTT和TT延长(P<0.05,P<0.01);血清中ET-1,TXB2和IL-1β水平下降(P<0.05,P<0.01),6-K-PGF1α水平升高(P<0.01);股动脉和股静脉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降低(P<0.01)。结论MLST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状态发挥对TAO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7.
利用靶点“钩钓”策略鉴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在肺部的直接靶点群,探究靶点群调控的信号通路,阐释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肺炎的作用机制。基于二苯甲酮的光交联活性,制备得到键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总提取物的磁性纳米微球,利用该微球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肺炎组织裂解液中捕获靶点蛋白,并通过LC-MS/MS对捕获的靶点蛋白进行鉴定。利用Cytoscape软件以及KEGG分析和STRING分析,探究靶点蛋白群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最后利用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对靶点蛋白群可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验证。通过LC-MS/MS共计发现62个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在肺部的潜在作用靶点,STRING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靶点蛋白群作用的信号通路主要有Ras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信号通路、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信号通路和肌动球蛋白结构组织信号通路等,这些信号通路主要与炎症、微循环、纤维化、能量代谢等功能有关。对靶点蛋白群的生物学验证结果表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上调了小鼠肺炎组织中CD31、HSP60的含量和ATP5b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了IL-6、TNF-α、COL1A1的含量和组织纤维化程度,确证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抑制肺纤维化及增强肺组织能量代谢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从靶点源头诠释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肺炎的作用机制,并可进一步指导其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38.
探讨荆防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49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Cl4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100 mg·kg^(-1))+CCl4组、荆防颗粒高剂量(16 g·kg^(-1))组、荆防颗粒高剂量(16 g·kg^(-1))+CCl4组、荆防颗粒中剂量(8 g·kg^(-1))+CCl4组、荆防颗粒低剂量(4 g·kg^(-1))+CCl4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和荆防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溶液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1))诱导肝纤维化,每周2次,间隔3 d,连续8周。同时,除空白组和CCl4组给予去离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灌胃体积10 mL·kg^(-1)。末次给药后,小鼠禁食,自由饮水12 h后摘取眼球取血,收集肝脏和脾脏,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的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Smad4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荆防颗粒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脏器指数及血清中ALT、AST、TBA、TG和TNF-α、IL-6、IL-1β的水平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的含量,同时,下调肝组织中TGF-β、α-SMA及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荆防颗粒对正常小鼠肝组织形态及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荆防颗粒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抗氧化、调节TGF-β/Smad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针对柴黄片糖衣包裹易吸潮、霉变,药物有效期短等问题,以柴黄素片为试材,探究了薄膜包衣对柴黄片成品性状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取响应面分析法,以进风温度、包衣液体积分数、雾化压力、滚筒转速为考察因素,以包衣合格率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优选薄膜包衣工艺条件。将该条件生产的薄膜包衣片与糖衣片进行加速及长期稳定性对比实验。结果 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65 ℃、包衣液体积分数12%、雾化压力0.3 MPa、滚筒转速12 r·min–1,此条件下薄膜包衣片在稳定性试验中性状、吸湿性、崩解时限、黄芩苷含量均优于糖衣片。结论 柴黄片薄膜包衣可以有效延长药物有效期,该方法简便、易行、工艺稳定,可用于柴黄片的包衣生产。  相似文献   
40.
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样品;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粒径进行检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样品TLC图中斑点清晰,可鉴别出与对照品对应的斑点;红参超微粉的中位粒径在20μm以下;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进样量分别在1.04310.430、1.07910.430、1.07910.790、1.13910.790、1.13911.39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7%、100.52%、100.28%,RSD分别为1.44%、1.95%、1.08%(n均为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