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402篇
综合类   375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理想的无机植骨材料的生物降解速度应与新骨替代生成速度一致。充分了解无机植骨材料的降解机制有利于合成理想的无机植骨材料。β-磷酸三钙和α-半水硫酸钙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无机植骨材料,其降解过程与其成分有关,降解速度与其材料的颗粒大小、几何形状、制作过程、孔隙率及孔隙大小、纯度、是否添加其他成分、结晶度、溶解度及局部pH值等有关,与植入生物体的种类和植入部位不同也有关。该文就β-磷酸三钙和α-半水硫酸钙的降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相应型号的Staple钉植入椎体凸侧,对照组仅解除拴系。术后定期摄胸椎X线片,比较Cobb角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且侧凸的Cobb角随时间减小。各治疗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Cobb角-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双排单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最大,数据也较集中,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taple钉的植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侧凸,且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7月收治1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患者,男14例,女2例;左肩6例,右肩10例.交通伤8例,运动伤4例,牵拉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5个月(1.5~11.0个月).肩关节x线片显示肩盂撕脱骨折3例.16例患者肩关节核磁共振造影显示肩袖与Bankart损伤.关节镜探查发现肩袖于肱骨大结节处撕脱伴肩袖挛缩12例.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缝合锚钉和骨锚钉同定缝合9例;因肩袖挛缩明显,进行关节镜与小切口辅助下肩袖缝合固定术3例;肩衲组织因牵拉松弛抬肩无力,采用等离子刀皱缩和肩袖缝合紧缩术4例.Bankart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Bankart钉固定3例,钛合金缝合锚钉固定3例,关节镜下直接缝合修补盂唇3例,骨锚钉加会属锚钉固定7例.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5个月(7~34个月)随访.肩关节稳定,肩外展和上举功能恢复正常12例,术后肩关节外展、抬举活动轻度受限2例,前伸活动疼痛2例.金属锚钉拔出再手术2例.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21.5±5.5)分;术后平均(32.4±5.6)分,优12例,良4例.结论 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Bankart损伤核磁共振造影有助于诊断;肩袖挛缩者应进行充分松解,无张力缝合固定有利于肩袖愈合;异体骨锚钉修复肩袖与Bankart损伤,生物固定、费用低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骨科行脊柱后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27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双套管置管冲洗灌注引流,同时行抗生素治疗,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d,所有患者在相应的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未出现窦道和不愈合。结论伤口清创、双套管冲洗引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细致的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建立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有限元模型,分析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螺钉以及骨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利用1例Paprosky ⅢA型髋臼骨缺损病人的骨盆CT数据建立完整的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有限元模型,模拟1倍体重(单足站立)、4倍体重(步行)和6倍体重(慢跑)加载负荷下分析加强块、螺钉以及骨的应力分布。结果 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的最大应力分布为10.130 MPa(1倍体重)、40.706 MPa(4倍体重)和61.213 MPa(6倍体重),固定加强块的螺钉最大应力分布为12.424 MPa(1倍体重)、50.250 MPa(4倍体重)和75.860 MPa(6倍体重),骨面应力分布最大应力分布为10.439 MPa(1倍体重)、42.627 MPa(4倍体重)和64.554 MPa(6倍体重)。结论 有限元模拟术后即刻完全负重站立时所有部件的应力分布均小于其屈服强度,不会发生失效;但是于步行和慢跑加载负荷下,与加强块和螺钉接触骨面的部分区域松质骨会发生失效。因此从有限元分析角度考虑,病人术后即刻可以进行完全负重站立康复锻炼,但是不能进行完全负重的步行或慢跑康复运动。  相似文献   
76.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6例,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23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7.2NU 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安慰剂组患者给予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麻木感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为68.4%、33.2%;有效率为95.6%、55.6%;46例患者中有30例有麻木症状,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麻木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18.0%;有效率为66.6%、25.0%.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5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内窥镜手术入路分别采用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入路的治疗结果、并发症、二次开放手术等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5年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22.4个月.采用后外斜入路22例,椎板间孔入路35例,其中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各有1例术后出现感染.后外斜入路突出的部位更靠外侧.椎板间孔入路不考虑髂棘的高低,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后外斜入路组手术前、后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36,13.91(P<0.001),椎板间孔入路为77.45,12.56(P<0.001),术前和术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后外斜入路优良率为86%.椎板间孔入路优良率为89%.结论 两种入路各有不同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明显不同,但只要选择恰当,均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2月间对60例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和条理化,然后对术前和术后患者进行HSS评分.结果:60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获得随访.术后HSS评分为(74~96)分,平均为88.1分.其中HSS评分在85分以上者为53例,(70~84)分者为7例.平均HSS评分较术前提高了44.8分,病人满意度达100%.术后并发症只出现1例伤口皮下脂肪液化和1例下肢深静脉斑栓者.结论:围手术期的规范化护理对提高同期烈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病人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军事演习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演习人员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因素。方法某次演习期间,选取参演官兵137人为演习组,观摩演习官兵50名为对照组。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身体测量和血乳酸测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演习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水平显著增加(0.39±0.06vs0.60±0.09)(P〈0.01),这种表达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吸烟、血乳酸和心理应激状况自评得分相关(P〈0.05,P〈0.01),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等无明显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心理应激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演习人员HSP70表达的最显著的因素。结论演习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升高,这种升高与血乳酸、心理应激状况自评得分和受教育程度等相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