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测定36例急性脊髓外伤患者伤后48h内CSF—LPO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等的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予显著性t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脊髓外伤患者CSF-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与脊髓损伤程度、脊髓水肿范围、脊髓受压、髓内出血以及预后有关。认为CSF—LPO含量增高,提示有脊髓损伤存在,其检测值的差异对早期估计脊髓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2.
吴健  夏冰  张喆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32-933
近年来 ,内镜技术发展迅速 ,同时微创治疗也受到重视。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疾患具有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院自2001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疾患59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 ,其中男26例 ,女33例 ;年龄24~68岁 ,平均42.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L4~L5 或L5~S1,单节段突出41例 ,L4~L5 及L5~S1 双节段突出7例 ) ,合并侧隐窝狭窄9例 ;L4~S1 腰椎退变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内聚致侧椎管狭窄11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 ,病程3个月~5年。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3.
颈椎病围术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颈椎带锁钢板固定治疗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156例患者术前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变;及时发现颈部血肿;指导功能训练。结果:43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81例得到缓解,32例病情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能使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及时发现术后潜在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正确的处理.能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对防止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66.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使用万古霉素浸泡自体肌腱移植物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为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2年10月1056例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将其分为最初5年,504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A组),随后5年,552例患者除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外,术中加用万古霉素浸泡肌腱(B组),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50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6%,细菌培养检出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1株;B组552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浸泡移植肌腱,可有效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于破骨细胞与骨吸收,成骨细胞与骨形成以及其之间信号网络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由此研发了多种靶向药物。骨吸收抑制剂包括:RANKL抗体Denosumab、c—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aracatinib、整合素仅,B3抑制剂L-000845704、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等;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硬骨素抗体AMG-785、Dickkopf-1抗体BHQ-880、钙敏感受体拮抗剂Calcilytics等。本文对上述靶向药物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跌倒报告表,回顾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该院39例住院患者跌倒状况,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确认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后(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0.03‰降低至改善后的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258例采用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资料,根据术前病情评估将所有病例分为一般情况较好者(A组,177例)和一般情况较差者(B组,81例)两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情况,并在两组组内分别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不同术式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相似.B组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均高于内固定术.结论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疗效在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中相似,而在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中内固定较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对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 qd).观察两组患者半年、1年后腰椎BMD、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骨合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腰椎BMD及PINP在半年及1年后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组腰椎B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8 ±0.14)比(0.74 ±0.12),(P<0.05).治疗组PINP值在1年后明显改善,(38.8±8.9)比(40.2±8.6),(P<0.05),该差值高于对照组的差值,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8.4±8.6)比(42.1±8.3),(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或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绝经后妇女骨量有一定帮助,它是通过促进骨合成代谢来实现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