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中γ-干扰素对其他细胞因子引起骨吸收及肺癌骨转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作者于2003-02/11在青岛市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利用新生鼠头顶骨建立体外骨吸收实验,验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对骨吸收的影响。检测8例肺癌骨转移阴性及11例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的骨吸收活性及其与γ-干扰素的相互作用。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均可促进体外骨吸收,白细胞介素1作用最强。而上述因子联合培养,骨吸收活性明显增强。②γ-干扰素本身对骨吸收作用不明显,但能使白细胞介素1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引起的骨吸收减弱。③γ-干扰素可使肺癌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诱发的骨吸收活性增强明显降低,由用药前骨吸收活性均值4.12±1.94降至3.39±1.1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056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干扰素(在体外可使部分细胞因子及肺癌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促进的骨吸收作用减弱,提示γ-干扰素可能存在抑制肺癌骨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23.
背景:应用固态载体作为细胞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已有成功经验。尝试将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复合细胞后注入动物体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目的:探讨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的可行性。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威海市立医院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9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5~4.5kg,雌雄不限。编号后根据缺损处注入物质的成分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软骨细胞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36只大白兔分组后造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取同种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20%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混合,移植到缺损处进行修复。各移植组缺损处分别注入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据Wakitani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软骨缺损修复程度。②软骨细胞的性质形态,基质中胶原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结果:①移植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能很好地生长,4周时,缺损区完全填充。8,12周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外观相似,界限模糊。组织学检查:形成透明软骨,缺损处被修复。②电镜下:8,12周,修复组织中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及其周围排列不规则的、纤细的、均匀的和无周期性的Ⅱ型胶原。空白对照组仅见纤维修复,再生组织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③修复质量评分: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组和各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和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4周:(3.93&;#177;1.91),(4.56&;#177;1.07),(4.78&;#177;1.09),(8.44&;#177;1.13)分;8周:(2.80&;#177;1.45),(3.24&;#177;1.00),(3.33&;#177;1.00),(8.44&;#177;1.13)分;12周:(2.22&;#177;1.10),(3.01&;#177;0.69),(3.00&;#177;0.71),(9.00&;#177;0.87)分,P〈0.0011,但两组之间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并优于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负载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或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24.
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胰岛素信号链传导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起重要作用。本主要在受体水平重点阐述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浆细胞膜糖蛋白-1对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影响。在受体后水平主要对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Cb1相关蛋白/Cb1复合体、葡萄糖转运子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因素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非酯化脂肪酸等作一综述。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预防、运动干预以及开发治疗IR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未成熟心肌中的表达及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间质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1-12/2002-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出生14~21d的健康新生长耳大白兔12只。随机将兔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 L,注射后24h取体外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体外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5m in转为工作心15m in后停灌45m in,恢复灌注15m in改为工作心30m in;实验组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4h后取体外心脏,方法同对照组。③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含量。按公式计算羟脯氨酸含量(样本A值/标准A值×10×稀释倍数×1/组织质量)。采用均相放射免疫竞争法直接测定血浆内皮素1水平。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兔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心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含量(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兔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诱导未成熟大白兔心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注射24h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明显增多,热休克蛋白70可明显减轻未成熟心肌内皮素的释放和心肌胶原的降解。  相似文献   
26.
应用射频汽化技术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术野清晰,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关节内渗出少,可早期功能锻炼和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7.
经皮电神经刺激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电神经刺激仪(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尤其在欧美,TENS常做为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第一步治疗措施。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不少,但真正令人满意的手段不多。我们使用TENS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背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肠癌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膳食因素与大肠癌的高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观察膳食纤维与肌醇六磷酸(植酸)对大肠癌发生的作用。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进行。将86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纤维素组(14只)、果胶组(14只)、植酸组(15只)、纤维素 植酸组(14只)、果胶 植酸组(14只)和对照组(15只)6组。方法:对照组:无膳食纤维的基础饲料;果胶组:添加10%的果胶;纤维素组:添加10%的纤维素;植酸组:添加2%的植酸钠饮水;果胶 植酸组:添加10%的果胶和2%的植酸钠饮水;纤维素 植酸组:添加10%的纤维素和2%的植酸钠饮水。对86只大鼠用1,2-二甲肼皮下注射诱发大肠癌,观察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的数量及体积;测定大鼠大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计数的细胞核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变化。②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①各组大鼠多死于喂养20周前。果胶组、果胶 植酸组及对照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喂养20周后。②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数量:(1.1±0.2),(4.1±1.2)个/只,P<0.01;体积:(176.1±65.5),(1046.7±469.0)mm3,P<0.05,果胶组、果胶 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5±1.9),(7.2±1.0)个/只,P<0.05。③植酸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果胶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升高(41.8±4.7)%,(83.6±2.9)%,(66.7±7.8)%,P<0.01和0.05。结论:膳食中添加果胶能增加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而饮水中添加2%的植酸可降低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  相似文献   
29.
宋扬  张海平  张铮  陈炳卿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78-181,F0003
背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肠癌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膳食因素与大肠癌的高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观察膳食纤维与肌醇六磷酸(植酸)对大肠癌发生的作用。 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4-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进行。将86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纤维素组(14只)、果胶组(14只)、植酸组(15只)、纤维素+植酸组(14只)、果胶+植酸组(14只)和对照组(15只)6组。 方法:对照组:无膳食纤维的基础饲料;果胶组:添加10%的果胶;纤维素组:添加10%的纤维素;植酸组:添加2%的植酸钠饮水;果胶+植酸组:添加10%的果胶和2%的植酸钠饮水;纤维素+植酸组:添加10%的纤维素和2%的植酸钠饮水。对86只大鼠用1,2-二甲肼皮下注射诱发大肠癌,观察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的数量及体积;测定大鼠大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计数的细胞核总数)。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变化。②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①各组大鼠多死于喂养20周前。果胶组、果胶+植酸组及对照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喂养20周后。②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数量:(1.1&;#177;0.2),(4.1&;#177;1.2)个/只,P〈0.01;体积:(176.1&;#177;65.5),(1046.7&;#177;469.0)mm^3,P〈0.05],果胶组、果胶+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5&;#177;1.9),(7.2&;#177;1.0)个/只,P〈0.05]。③植酸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果胶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升高[(41.8&;#177;4.7)%,(83.6&;#177;2.9)%,(66.7&;#177;7.8)%,P〈0.01和0.05]。 结论:膳食中添加果胶能增加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而饮水中添加2%的植酸可降低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  相似文献   
30.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水平的检测用于诊断先兆早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水平的检测在先兆早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先兆早产孕妇,按转归分为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30例)、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20例),于有先兆早产征象时抽取外周血,另选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B超确定3组孕妇所妊娠的胎儿均为男性),对应治疗无效、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的孕周时间抽取外周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胎儿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DNA水平,使用阴道超声诊断仪测量宫颈长度。结果:(1)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胎儿DNA水平为(625.5±52.4)copy/ml;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胎儿DNA水平为(220.4±57.5)copy/ml;对照组胎儿DNA水平为(189.2±43.2)copy/ml,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较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明显升高,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01)。(2)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平均宫颈长度为(28.9±6.8)mm,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平均宫颈长度为(41.8±6.4mm),对照组平均宫颈长度为(42.2±5.8)mm。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与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比较,P<0.01;治疗无效的先兆早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与治疗成功的先兆早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DNA水平变化可作为预测先兆早产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