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705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23篇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重组质粒pmirGLO-DISC1 3'UTR,分析和鉴定该重组质粒。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差异表达miRNA-181b-5p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ISC1的结合位点,选取包含结合位点在内的上下游200 bp长度序列DISC1 3'UTR(1.26 kb-WT)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将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H343 pmirGLO空载体构建pmirGLO-DISC1 3'UTR,对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DISC1 3'UTR(1.26 kb-WT)基因成功插于H343 pmirGLO质粒,pmirGLO-DISC1 3'UTR序列正确,与目标序列比较覆盖度为84%,相似度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了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ISC1重组质粒pmirGLO-DISC1 3'UTR,为miRNA-181b-5p调控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ISC1奠定了基础,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安徽省20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99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3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05±7.24)分,67例病人得分>32分,合格率16.8%。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透析时是否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透析时间4个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2、0.146,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男性电子健康素养评分较高(P < 0.01),透析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病人电子健康素养评分呈正相关(B=0.804,P < 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性别、透析时间、慢性疾病自我效能、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L型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及耐药状况。方法:将PA诱导成稳定的L型,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PA原菌及其L型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程度,分析PA-L型的耐药状况。结果:PA-L型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抑菌圈直径均较原菌缩小(P<0.05),但仍维持在敏感程度。结论:PA-L型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仍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75.
张莹莹  王才智 《安徽医学》2016,37(5):550-55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70例为早破组,同期无胎膜早破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破组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母体发生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的诱因,积极筛查及治疗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铁死亡诱导剂RSL3对耐顺铂睾丸癌细胞(I-10/DDP)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甘珀酸对RSL3抗耐药睾丸癌活性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1、2、4、8、16、32 μmol/L)及合用甘珀酸(100 μmol/L)作用后I-10/DDP细胞的存活率、铁死亡抑制剂Fer-1(2 μmol/L)的作用下RSL3(4 μmol/L)及甘珀酸(100 μmol/L)合用RSL3(4 μmol/L)处理后I-10/DDP细胞的存活率。后续实验分为Control组、甘珀酸(100 μmol/L)组、RSL3(2 μmol/L)组、甘珀酸(100 μmol/L)合用RSL3(2 μmol/L)组,采用集落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GPX4水平、C11 BODIPY 581/591荧光探针检测lipid 活性氧(ROS)水平、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Fe2+水平。结果 RSL3呈浓度依赖性降低I-10/DDP细胞存活率,且在RSL3浓度2、4、8 μmol/L 时,合用甘珀酸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RSL3处理后I-10/DDP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减少、划痕愈合率减小(P=0.012)、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减少(P<0.001);与单用RSL3相比,甘珀酸合用RSL3处理后I-10/DDP细胞的集落形成数显著减少、划痕愈合率显著减小(P=0.005)、侵袭和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1,P=0.002)。Fer-1降低单用RSL3、甘珀酸合用RSL3对I-10/DDP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0.01);与Control组相比,RSL3作用后细胞内GPX4水平降低(P=0.001)、lipid ROS 水平(P=0.001)和Fe2+水平升高;且与单用RSL3相比,甘珀酸合用RSL3处理后细胞内GPX4水平明显降低(P=0.01)、lipid ROS 水平(P=0.001)和Fe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RSL3可诱导耐顺铂睾丸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并能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甘珀酸通过促进RSL3诱导的铁死亡从而增强RSL3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于Erastin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Erastin模型组、Erastin+30 μmol/L BBR组、Erastin+60 μmol/L BBR组。采用CCK-8法、特异性 Fe2+ 荧光探针、荧光染料(DAPI)检测和荧光探针(H2DCFH-DA)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活性铁水平、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变化。 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Nrf2、HO-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60 μmol BBR的最适浓度来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分为对照组、Erastin模型组、Erastin+60 μmol/L BBR组、Erastin+60 μmol/LBBR+2 μmol Nrf2抑制剂 ML385组。通过使用荧光探针和Western blot检测Nrf2抑制剂(ML385)作用后的活性铁的水平、活性氧含量以及Nrf2、HO-1、GPX4蛋白的表达来验证小檗碱调节的Nrf2-HO-1/GPX4通路对Erastin处理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0.5 μmol/L Erastin作用于HT22细胞8 h,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被抑制(P<0.05);同时细胞凋亡、ROS以及活性铁含量增加(P<0.05)。与Erastin组比较,Erastin+30 μmol/L BBR组和Erastin+60 μmol/L BBR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显著降低细胞凋亡、ROS以及活性铁含量(P<0.05)。小檗碱增加 HT22细胞中Nrf2、HO-1、GPX4基因及蛋白的 表达量(P<0.05)。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后,Nrf2-HO-1/GPX4通路被抑制,并且ROS以及活性铁含量升高(P<0.05)。结论 Erastin诱导HT22细胞发生铁死亡,小檗碱抑制Erastin诱导的铁死亡,可能机制是激活了Nrf2-HO-1/GPX4通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miR-4324对踝蛋白2(Talin2)调控和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验Talin2在乳腺癌组织(BCT)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PCBT)的表达,结合病理资料分析Talin2与乳腺癌预后及病理特征间的关联;qRT-PCR法测定miR-4324在BCT和PCBT的表达;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体外培养,分为Control对照组(正常培养)及相关转染组(转染相关片段):miR-4324 mimics组;miR-4324 inhibitor组;miR-4324 NC组;si-Talin2组;miR-4324 inhibitor+si-Talin2组。通过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KBR-3的生物学活性改变;通过q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测定Talin2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324对Talin2靶向表达;利用Transwell回复实验验证miR-4324调控Talin2影响SKBR-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Talin2在BCT中的表达高于PCBT,并与淋巴结转移、HER-2的高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4324在BCT中表达较PCBT降低(P<0.01);与Control组比较,miR-4324 mimics组SKBR-3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多(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相对于Control组,miR-4324 mimics共转染可显著降低Talin2-3'-UTR WT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miR-4324 mimics组中Tal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降低(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Control组,SKBR-3细胞的迁移能力在miR-4324 inhibitor组中上升(P<0.01);si-Talin2组中下降(P<0.01);miR-4324 inhibitor+si-Talin2组中居中(P<0.05)。结论 Talin2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HER-2过表达相关,下调miR-4324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并诱导凋亡,其中抑制迁移可能是其靶向抑制Talin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究小分子化合物WP1130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生物学水平:WP1130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ATP、MSU、胞内LPS转染)活化NLRP3炎症小体,使用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的分泌水平,确定WP1130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效果及其特异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gericin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情况,探究WP1130是否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动物水平: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WP1130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但对非炎症小体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WP1130对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无显著影响(P>0.05)。机制研究表明,WP1130并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线粒体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NF-α的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P1130能够特异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成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例成年DDH患者(29髋),利用3D打印机制作全股骨模型,在同一模型中分别置入矩形柄和锥形柄髓腔锉,进行CT检查,比较两种形状股骨柄在股骨髓腔中4个位置处的匹配度。结果按照髓腔开口指数(CFI)分型,香槟型8髋,正常型11髋,烟囱型10髋。通过匹配度比较,香槟型更适合锥形柄(P<0.01),正常型在两种柄的匹配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烟囱型与矩形柄更匹配(P<0.01)。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1∶1还原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对同一模型上模拟安装两种形状的股骨柄进行匹配度的比较,可以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