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83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延  杜元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82-1583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后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结果。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和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以反应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结果:结扎冠脉后2h缺血心肌ET水平升高(P<0.01),2d时ET进一步升高(P<0.01),1周以后逐渐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2h,2d时ET汪洋显降低(P均<0.01),1周以后,与模型组无显差别(P均>0.05)。同时,缺血心肌NO水平在2h,2d,1周时显降低(P均<0.01),两周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前3个时相上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两周时模型组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在心肌梗死早期可调节ET和NO的病理性改变,改善缺血区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缓解脉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82.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004年4月—2005年4月本院住院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58.46岁;病程0.2~10.0年  相似文献   
83.
针刺为主治疗老年性舞蹈病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淑强 《中国针灸》2000,20(1):36-36
老年性舞蹈病又称动脉硬化性舞蹈病,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一种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单侧肢体快速、不规则和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以针刺为主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5例,均根据《实用神经医?..  相似文献   
84.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寻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天突、廉泉三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30.0%。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5.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肾性血尿的中医病因病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名老中医及自身的体会,分别论述了“清上彻下法”、“平肝清热法”、“凉营祛瘀法”、“虫药通络消疲法”、“止血活血法”、“祛风胜湿法”等9法的理论依据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丰富了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容。并列举了验案三则以说明正文。  相似文献   
86.
针刺治疗大脑脚底综合征43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继庆 《中国针灸》2002,22(4):2-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大脑脚底(Web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按病种分为脑出血组,脑梗塞组;按病程分为15天以内,15天-2月,2月以上3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5例,占11.6%;显效23例,占53.5%;有效10例,占23.3%;无效5例,占11.6%。总有效率为88.4%。经统计学处理,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5天以内组与2月以上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Weber综合征疗效肯定,及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李平  关卫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药》2002,19(4):51-54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8.
武汉健民中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的小儿遗尿颗粒,主要治疗小儿遗尿肾气不足证.以甲氯芬酯胶囊作为对照,对该药进行了系统观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9.
血液黏度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流变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及研究单位开始重视这一极具临床价值的测试手段在医疗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液黏度作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已被广泛开展,本文就近几年血液黏度的测量方法和质量监控研究状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0.
针药合用治疗干燥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以中年女性多见。自2002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