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经典细胞遗传学(CC)方法R显带技术研究98例初诊ET患者的染色体异常,进一步应用SpectrumRed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DNA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50例患者+8的发生率。结果CC分析98例ET患者除2例无分裂相外,仅6例(6.12%)发现染色体异常:1例13q-、2例5q-、1例7q-、1例der(14)t(1;14)和1例Rob(13;14)。FISH分析50例患者中1例+8。结论CC技术检测ET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25%,且缺乏特征性染色体异常。+8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2.
1982年Richter 首次报道1例发生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以后的进展性淋巴瘤,后来称之为Richter's转变或Richter's综合征(Richter's sydrome,RS).它指由惰性的白血病转变为进展性的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以出现在CLL病程的任何阶段[1].我院于2001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认识“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这一新的疾病。方法:对1例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病例进行诊断回顾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2岁,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和骨髓少量幼稚细胞,骨髓干抽,骨髓纤维化,脾脏不肿大,临床过程呈现进展状态,最后表现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一年内死亡。结论: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需注意与急性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伴多系发育异常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Annexin 2(AnxA2)基因对骨髓瘤U266、RPMI8226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siRNA转染人骨髓瘤U266、RPMI8226细胞,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继而应用Transwell板检测细胞侵袭力,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对侵袭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AnxA2 siRNA转染U266和RPMI8226细胞可明显降低细胞侵袭力(P<0.05),同时降低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MT1-MMP和TIMP-2的表达(P<0.05)。结论AnxA2基因在骨髓瘤细胞U266和RPMI8226侵袭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在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取随访3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复发性和15例未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石蜡切片标本,应用17号染色体特异性荧光探针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复发性膀胱癌中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例异常患者(P〈0.05).6例单倍体全部复发,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膀胱癌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其无病生存时间较17号染色体正常患者明显缩短(P〈0.05).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者复发的可能性是17号染色体正常的3.07倍。结论:17号染色体数日异常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6.
护理工作压力及缓解压力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护士在为病患解除身心痛苦、迎来康复的同时,也会有不同压力的存在,如果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对个人的健康会有很大影响。因此,护士如何排解工作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护士面临的首要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介绍一些自我排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老年DLBCL41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1例DLBCL中首次就诊有B症状者12例(29.3%),临床分期Ⅲ ̄Ⅳ期者25例(60.9%),年龄调整IPI中危 ̄高危者24例(58.5%),Bcl-2蛋白表达阳性者19例(46.3%)。用CHOP为主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63%)。Bcl-2蛋白表达、患者EKG异常患者CR率低(P<0.05)。本组老年患者一般均能耐受CHOP方案化疗。41例随访资料均可供评价,长期存活3年或3年以上且现仍存活者9例均为化疗后取得CR患者。结论:化疗后CR与否是老年DLBCL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患者生存,应积极合理地治疗。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讨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泼尼松对纯红再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端粒梅活性表达与老年肾癌(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的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24例老年R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RCC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CC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8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及正常肾组织(5%),差异显著(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RCC细胞类型、分级、分期无关,与肿瘤大小、DNA含量相关。结论 RCC组织中端粒酶激活与肾癌的发生有关,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成为RCC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0.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良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培齐后组织块消化法(简称改良法)培养成纤维细胞,以组织块贴瓶法(简称贴瓶法)作为对照。结果:改良法成功率为100%,43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贴瓶法成功率为66.7%,47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结论:改良法是一种可行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