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6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辅助性T细胞17及IL-17在支气管哮喘小鼠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IL-17在支气管哮喘小鼠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4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行苏木精书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卟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17水平;并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哮喘组肺组织及气道周围的炎症改变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哮喘组脾脏中Th17细胞及BALF中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哮喘小鼠存在Th17细胞数量增多及其分泌的IL-17水平增高,IL-17可能通过促进嗜酸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而参与炎症反应,Th17细胞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不同血清型载体对人肺癌细胞的转导效率,比较自身互补AAV(scAAV)与传统单链AAV(ssAAV)载体的转导效率,遴选理想载体携带CD40L配体(CD40L)转导入肺癌细胞,并观察转CD40L肺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的刺激作用。方法 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测定rAAV—GFP及rAAV—CD40L感染肺癌细胞的基因转导效率;转导CD40L的肺癌细胞与DCs共培养后,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结果 AAV血清型5(AAV2/5)的转导效率明显高于AAV2/1、AAV2/2,AAV2/6、AAV2/7、AAV2/8、AAV2/9和AAV2/10,scAAV2/5高于ssAAV2/5。且化疗药卡铂能提高转导效率;转导CIMOL的肺癌细胞能促进DCs分泌IL-12。结论 scAAV2/5可能为肺癌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转CD40L的肺癌细胞对DCs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强,scAAV2/5-CD40L有望成为肺癌新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3.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主互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情况。结果“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5.1%)、自学能力(89.4%)、语言表达能力(60.6%)、团队合作精神(70.2%)。结论“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是可适当应用的。  相似文献   
74.
IL-2受体α链内单克隆抗体相关的CD25存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膜上[1],其能以可溶的形式从细胞膜表面释放到血液中,此时其称为可溶性IL-2受体(SIL-2R)。1985年Rubin等发现。正常人血清和体液中含有少量的SIL-2R,在某些疾病时其含量可以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痊愈而下降[2]。SIL-2R与T淋巴细胞活化、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由于这种实验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氨茶碱对临床常见变应原粉尘螨致敏诱发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树突状细胞(DC)密度、分布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BALB/c小鼠哮喘发作,末次吸入24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各组小鼠气道DC的分布及密度改变,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IL-5(ELISA测定)浓度。结果:粉尘螨诱发后哮喘小鼠BALF中EOS计数(3.29±1.38)×1 06/L、IL-5水平(25±5)pg/ml均较正常组EOS计数(0.05±0.01)×106/L、IL-5水平(6±3)pg/ml显著升高(P<0.05、P<0.01),气道DC密度个数每平方毫米上皮面积(1542±28)个与正常组小鼠每平方毫米上皮面积(600±20)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鼠经小剂量氨茶碱处理后气道DC密度、BALF中EOS计数和IL-5水平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小鼠肺内DC分布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抑制EOS性气道炎症,下调气道DC密度,未影响DC肺内分布。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新型长效β2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及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和开放试验,将254例患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和开放组(104例),治疗组和开放组患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片剂组及口服液组。他们均予每晚服10—20mg班布特罗片剂组或口服液,共服4周同时作剂量滴定。结果:在治疗组及开放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46%,49.07%和62.75%,有效率分别为88%,94%,92.4%和92.17%,治疗2周,肺功能明显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哮喘患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片剂组为7.77%,在口服液组为5.94%。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治疗组(50例)和开放组(51例)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0%和62.5%,有效率分别为88.0%和2.7%,治疗2周肺功能即显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患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主要表现为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盐酸班布特罗是安全而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我国7个地理区域内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 对全国7个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内的29家三甲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例数及同期该院呼吸内科总住院患者例数进行统计,逐月计算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对各个地区之间及每个地区不同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29家医院的呼吸科总住院患者为206 135例次,其中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为6 480例次,占同期总住院数的3.14%。不同地区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比例差异较大,东北地区比例最高(5.61%),华东地区比例最低(1.97%)。不同地区之间哮喘患者住院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多数地区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例数及比例都有两个高峰,分别位于2-4月及9-10月,东北、华东及华南地区的春季高峰更为显著,而华北及西南地区的秋季高峰更为明显,西北地区的高峰则位于冬季(12-1月)及夏季(6-8月)。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各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不同地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多数地区存在春季及秋季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数据,用WHONET 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其中产ESBLs者20株,占13%。外科ICU和呼吸ICU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5.5%和21.6%。呼吸ICU中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菌株比例最高(36.3%)。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为70.1%,对其他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单环酰胺类敏感率都较低,大都低于50%。耐药分析组合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PM-TZP)、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MK-TZP)、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CAZ-TZP)、阿米卡星-亚胺培南(AMK-IPM)、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CIP-TZP)2者均敏感率较高,在40%以上,且两者均耐药率较低,在20%左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耐药机制较为复杂。通过对其目前耐药状况的研究,单一用药推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联合用药推荐IPM-TZP、AMK-TZP、CAZ-TZP、AMK-IPM、CIP-TZP。  相似文献   
79.
循证护理在呼吸监护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循证护理(EBN)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一个实践过程,以求得正确全面地认识患者及其所患疾病,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寻求和理解最佳证据,然后应用最佳证据去联系患者的实际,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并期望得到最佳效果。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重视。作者2007年1月~2008年4月对呼吸监护患者压疮预防进行了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0.
转录因子T-bet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川芎嗪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转录因子T-bet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治疗哮喘有效。实验拟观察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和转录因子T-bet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6在南京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川芎嗪小剂量组(20mg/kg)、川芎嗪中剂量组(40mg/kg)、川芎嗪大剂量组(80mg/kg)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2只。实验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为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以卵蛋白腹腔注射并雾化吸入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末次雾化后24h内麻醉后处死大鼠。观察6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肺组织T-bet蛋白的表达;进行转录因子T-bet蛋白表达量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分析。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哮喘模型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支气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P均<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小、中、大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上述4项指标均减少(P均<0.01)。②哮喘模型组、川芎嗪小、中、大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的T-bet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小、中、大剂量组T-bet表达量增加(P均<0.01);随着川芎嗪剂量增加,T-bet表达量亦相应增加,川芎嗪小、中、大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模型组T-bet蛋白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数呈负相关(r=-0.81,-0.85,P<0.01),与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呈负相关(r=-0.77,-0.79,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存在T-bet低表达;川芎嗪可抑制气道炎症,增加转录因子T-bet蛋白的表达,纠正Th1/Th2失衡,从而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