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傅教授: 我系胆石症患者,但无症状。平时不吃药,也未手术,医生告知饮食要注意调适。今年我已到古稀之年,每半年做一次“B超”。我想问一下胆石症患者如何注意饮食上的调适? 杭州读者臧利群 2000年6月5日  相似文献   
62.
医学影像学联合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 ,医学影像学迅猛发展 ,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化医学影像学。新的成像技术不断出现 ,如 USG(超声成像 )、CT(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MRI(磁共振成像 )、内窥镜检查等 ,即使是原有的常规 X线检查及核素检查 ,在设备及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使得传统的影像学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重叠影像阶段向断面影像以及生理、功能、代谢 /基因成像过渡 ,对比增强已由强化后作一般性分析向作组织 /疾病特异性分析方向发展。由此人体的解剖结构和体内的病变显示得更多、更完整 ,使得影像学的显像也变得更清晰、更直观 ,大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在活体上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的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对局部注射干扰素α-2b后3天及7天的6例增生性瘢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Ⅰ、Ⅲ型胶原蛋白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的测定. 结果①干扰素α-2b在局部注射后7天,Ⅰ型胶原蛋白量减少(P<0.05),但Ⅲ型胶原蛋白量无明显减少(P>0.05);②干扰素α-2b在局部注射后3天,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抑制 ,至注射后7天,Ⅰ型前胶原mRNA被进一步抑制,而对Ⅲ型前胶原mRNA抑制缓解.③干扰素α-2b对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抑制要比Ⅲ型前胶原mRNA强. 结论干扰素α-2b通过抑制前胶原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激素和干扰素α-2b(IFNα-2b)作用后是否产生凋亡,以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是否一致.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吸光度A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地塞米松(0.1 mg/ml)和干扰素α-2b(1000U/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 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干扰素α-2b不能诱导这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凋亡,且IFN α-2b抑制增殖瘢痕的ERK1/2通路,而对JNK通路无影响,其不引起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和JNK通路的变化.结论 激素类药物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5.
人类特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控制的疾病。已建立起的分析高血压遗传因子的方法中最成功的是对单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孟德尔式高血压的研究。而对高血压相关多基因的鉴定却一直未获大的成功。有些研究者采用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使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大鼠杂交,鉴定出了一些血压亚表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定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同时,正在建立的基因转移技术将促进对人类特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自《华夏长寿》杂志2000年第8期登载了我写的《无症状胆结石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一文后,陆续收到辽宁、江苏、四川等省的不少读者来信,询问什么条件下可以口服溶石药,每日如何补充胆汁酸盐控制结石的发展,哪里能买到胆汁酸盐,如何服用,需服用多  相似文献   
67.
目的:应用等离子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胆道难取性残留结石.方法:通过定向微爆破碎石仪(PSW-G)对动物多个脏器进行冲击波震荡实验,人体结石体外碎石实验及经胆道镜引入PSW-G探头治疗30例胆道难取性残留结石.结果:对动物空腔脏器损伤小,其程度与冲击波脉冲次数呈正比;碎石成功率100%.结论:经胆道镜等离子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操作容易,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治疗在临床是一棘手的问题。根据COPD发病的每个环节 ,可以提出各种相应的对策 ,如针对嗜中性白细胞聚集的白三烯 β4 (LTβ4 )抑制剂、IL - 8抑制剂 ;针对COPD炎症过程的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 4抑制剂、核因子 (NF -kB)抑制剂 ;针对蛋白酶的嗜中性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胰蛋白酶等。但真正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制剂十分有限。COPD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根据是其抗炎症作用。既然COPD是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  相似文献   
69.
扩散成像在脑缺血性中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高b值扩散成像 (DWI)诊断早期脑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 ,分析假阳性与假阴性病例的磁共振表现及其规律。方法 对 2 2 5例临床诊断为脑缺血性中风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通过随诊或手术证实研究高b值DWI在脑缺血性中风上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起病的超急性期 ( <6h) ,高b值DWI对缺血性中风诊断的灵敏度为 93.5 5 % ,特异度为 10 0 %。在起病时间介于 7h~ 7d的急性病例 ,DWI的诊断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度为 82 .35 %。在脑缺血病灶与其他假阳性病灶间的扩散值与各向异性变异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高b值DWI超早期诊断脑缺血时 ,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假阴性病例是导致超早期诊断灵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在 7h~ 7d的脑缺血急性期 ,多发性硬化与部分其他炎性疾病是造成诊断特异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急性期的假阳性病例 ,ADC与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Currently,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bout the border, surrounding fascia, space of pelvic cavity, distribution of nerves and lymph nodes of the mesorect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makes a progress in related anatomic research.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evious studies so as to describe clearly the progress of mesorectal anatomy and to discuss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Using “rectum; mesentery; fascia; space; nerve; lymph nod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clinical anatomy” as key words, a computer-based search of PubMed was done for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mesorectum and surrounding fasciae, space of pelvic cavity, distribution of nerves and lymph nod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resh or frozen specimens are often used for studying the mesenterium, fascia, nerves and lymph nodes by using traditional pelvic and perineum anatomical methods. Computer-assisted anatomical dissection can combine immunostaining with computer imaging.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ffere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nerve traveling and spatial location. Mesorectum is located behind the denonvilliers and in the front of the sacral fascia of the rectum. Pelvic splanchnic nerve of the mesorectum is derived from the anterior sacral nerve root, runs through the presacral fascia, and enters into the neuro-fascial layer via the pesacral spac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peritoneum. There are more folds in the rear of lymph nodes within the mesorectum within and near the peritoneum.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controversies about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sorectum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 and to elaborate these issues can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for guiding clinical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