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81.
目的 观察理活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初步探讨其对乳腺增生病患者黄体期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理活丸口服,对照组给予乳癖消口服,疗程3个月,痊愈患者随访3个月;每组随机抽取50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及睾丸酮(T)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稳定;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2、PRL降低,P回升,FSH、LH、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2、PRL降低,P、T回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理活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失调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2.
背景:有多种因素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但抑郁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抑郁因素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动物室;雄性SD(sprague-Dawleg)大鼠40只,体质量220~230g。为SPF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千预: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组、丙酸睾丸酮组及抑郁+丙酸睾丸酮组,抑郁组及抑郁+丙酸睾丸酮组在大鼠颈部套一红色圆形项夹,丙酸睾丸酮组及抑郁+丙酸睾丸酮组按1mg/(只&;#183;d)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丙酸睾丸酮溶于大豆油,2g/L),正常对照组和抑郁组注射等量溶媒,造模3周。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大鼠前列腺质量,前列腺指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PCNA增殖指数。结果:抑郁组,丙酸睾丸酮组及抑郁+丙酸睾丸酮组前列腺质量、前列腺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5~0.01),丙酸睾丸酮组及抑郁+丙酸睾丸酮组前列腺质量及前列腺指数显著高于单纯抑郁组(P&;lt;0.01)。单纯抑郁组前列腺指数及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组织学观察抑郁组前列腺有增生的表现。结论:抑郁对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83.
唐向盛  谭明生  移平  杨峰  赵赫  俞兴 《中国骨伤》2017,30(9):823-827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肋间痛组。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密度、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分析肋间痛出现的原因。结果:肋间痛组为38例,无肋间痛组为150例,肋间痛的发生率为20.2%。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8.3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痛组的患者扁平形骨折及严重骨折出现率高,两组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肋间痛与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有关。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肋间痛有缓解不佳的可能,尤其是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84.
<正> 我国胃癌外科治疗的深入发展主要是近30年来的工作。胃癌手术的指导基础由最初的解剖学上升到病理学基础,近年达到免疫学基础,从而使胃癌的手术疗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手术原则由长期探索达到共识和统一 1879年Pean与Rydigier最早施行胃癌手术,但未获得成功。1881年Billroth首次实行胃癌切除术,病人存活4个月,因复发而死亡,却为胃癌的外科治疗拉开了序幕。到1890年,Billroth共施行幽门癌手术41例,成功率达46.3%,并使Billroth Ⅰ式和Ⅱ式成为胃癌手术的经典性术式。此后半个多世纪,外科医师关注胃癌的手术范围和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近30年来,胃癌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  相似文献   
85.
刘宇彪  周花玩  鞠上 《西部医学》2023,35(10):1425-1432
目的 探讨同源框蛋白13(HOX13)与糖尿病足(DF)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接诊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足组,选择同期因外伤行清创手术的2型糖尿病非病足患者19例作为糖尿病非病足组,并选择同期因外伤在我院接受清创手术的无糖尿病病史且无创面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临床特征及其HOX13相关性。3组间HOX13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HOX13蛋白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构建体外细胞模型,分为敲除组(转染敲除HOX13质粒)、HOX13过表达组(转染过表达HOX13质粒)、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CCK-8和edu实验;细胞凋亡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糖尿病非病足组年龄、病程、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L)-6、1L-4显著低于糖尿病足组(P<0.05),对照组年龄、病程、白细胞计数、FG、HbA1c、TNF-β、hs-CRP、...  相似文献   
86.
王庆国教授为当代名医刘渡舟教授的大弟子,其在继承刘渡舟伤寒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现代医学知识,在妇科病方面见解独特。王师非常重视辨证论治,并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现举其辨治痛经三则,以馈同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热奄包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睑板腺炎中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科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睑板腺炎中期患者78例,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使用热奄包熏蒸加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9天。观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痊愈者27例,无效者3例,有效率达到96.55%。对照组治愈者18例,无效者12例,有效率为46.42%。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睑板腺炎中期患者时疗效显著(P <0.05)。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热奄包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睑板腺炎中期患者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二期矫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8年7月外科手术治疗并得到2年以上随访的368例病例,观察术后痉挛解除情况,运动功能改变情况,伴随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前平均肌张力为3.35±0.38级,术后平均为1.24±0.21级。治疗前后比较,下肢痉挛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性非常显著(t=19.537,P〈0.001)。其运动功能明显好转,在能独立行走81例中有70例步态明显改善,介助行走155例中93例变为可独立行走,爬行117例病例中48例可独立行走,22例可介助站立或行走。伴随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流涎203例中92例减轻,斜视183例中40例减轻,语言功能障碍157例中21例发音改善。82例有上肢痉挛的病例中28例上肢痉挛程度减轻。结论 SPR在解除肢体痉挛和改善功能方面效果确切,SPR和二期矫形手术相结合是外科治疗的理想方法,是痉挛性脑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9.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2008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微创技术-激光治疗13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背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黏附分子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三七总皂苷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药理作用。 目的:验证三七总皂苷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分组对照,于2007-03/2008-05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美国Cascade Biologics公司产品;三七总皂苷(血塞通冻干粉针)为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批号:20040207。 方法:以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 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造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三七总皂苷组(终浓度分别为200,100, 50 mg/L)、正常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 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12,24 h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显著升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P < 0.01),而三七总皂苷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趋于正常,活性增强,并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显著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P < 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结论:三七总皂苷能通过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