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93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4篇
中国医学   291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分子通路,探索参莲方治疗ASCVD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并为其组方配伍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SymMap数据库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参莲方主要化学成分,SymMap和ETCM检索化合物靶点,通过DisGeNET和GEO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预测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3.6.0筛选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进而用David将富集到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ASCVD代表性疾病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候选化合物有59个,预测靶点67个,关键化合物有20个,关键靶点有29个。通过“药材-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参莲方组方药物的共同靶点有12个,主要包括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环加氧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凋亡相关基因TP53等。GO分析结果显示,参莲方治疗ASCVD关键靶点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一氧化氮的合成、雌二醇反应、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到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其中,参莲方组方药物对凋亡的调控作用,可能既共同作用于TP53,又分别作用于细胞凋亡的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参莲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减轻作用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莲方对线粒体凋亡通路活化相关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可有效干预ASCVD,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是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北京中医医院互联网处方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为例,分析互联网中医医疗的特色特点, 为互联网医院药房建设合理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2020 年3-6月的互联网中药饮片处方,采用Excel 2010对患者情况、药味、剂数、饮片使用频率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北京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以来共诊疗患者621例、1378人次,线上饮片处方共计1022 张、16872剂。其中,患者年龄涵盖各年龄段,但以31~60岁为主,达到了412人,占66.3%;本研究涉及医院科室17个,以肿瘤、皮科、肝病科位居前位,占63.4%;患者所在地区分布以华北地区为主,占60%。 结论:开展线上中医互联网诊疗服务是日常线下门诊医疗的重要补充,在保证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的同时,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等问题,使优质医疗服务的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展。针对互联网药房服务目前面临的监管与技术困局,本文提出线上药房建设“八要素”,为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3.
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中药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环境恶化使得大量野生药材资源濒危。人工种植中药材是目前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式,但药用植物栽培因缺少过程管控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而严重影响了药材产量和质量。对药用植物长势、产量、病虫害等进行早期预判和评估是保障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有效、无损的过程监测技术是实现中药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信息提取和产量评估,以及监测作物长势与逆境胁迫响应,成为品质监测、病虫害预防等精准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笔者结合高光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系统综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植物生理特征、环境胁迫、资源调查、药材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药用植物特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提高中药材生产过程监测能力、实现药材栽培实时动态监测、开发无损检测的病虫害早期诊断技术、建立优质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解决中药农业精细栽培中的相关难题提供参考,并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智能中药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4.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最有效策略。临床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大血管再通后,仍存在心痛症状。在PCI围术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内皮功能损害、血栓阻塞等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PCI的再灌注时期,活性氧(ROS)的爆发可引发线粒体能量传递链异常和细胞离子稳态失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血管狭窄。传统中医将PCI术后再狭窄纳入"胸痹"等范畴,气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脏的生血、行血的功能受阻,造成气虚血瘀,从而造成机体虚损。目前,普罗布考和替格瑞洛等临床一线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忽略了"本虚邪实"的机体现状,无法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氧化应激在PCI损伤的现代医学分子研究出发,结合中医认识,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冠状动脉介入损伤的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及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五行学说在西汉之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医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学中产生了"五味"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在《黄帝内经》(本文认为《黄帝内经》中的"七篇大论"以及遗篇一篇均为西汉前所著,因此上两部分内容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中有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26.
笔者对已报道的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要点建议,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分别从注意古今药物考证内涵的异同、注重多维信息的综合利用、注重药物不同关键环节历史流变的梳理与考证、注重近代学名考订沿革梳理、注重尊古不泥古的考证原则、注重文献学基础知识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应对本草考证的现状、问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吸收前人的优点,补充以往考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自身特点,形成特有的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注重横断面分析,在全面分析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与炮制等不同关键环节历史变迁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时期经典名方药物的合理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7.
28.
2008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以来的10多年间,紧密围绕构建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目标,为我国新药研发和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获得重大进展。药品监管科学是近十几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本文秉着中药监管科学发展与现实存在问题,需要理论创新、药物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推进的9个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之一。启动以中药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构建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体系。作者认为通过监管科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质量标准和评价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特别是经典名方制剂品种示范研究,有利于中药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在本文中还结合当前的中药监管科学问题,加强药材和饮片的基础研究、中药注射剂质量疗效的再评价研究、经典名方的开发和简化申请的监管科学研究,提出监管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建议,制定技术原则与技术指南,有利于药典品种和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有效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29.
雷晓晴  王秀丽  李耿  付梅红  张秀荣  陈芳宁 《中草药》2019,50(16):3947-3954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当归中多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当归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方法采集购买不同产地的当归样品共108批。建立同时测定当归中7种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并以其测定值为参比;以积分球漫反射模式采集当归样品的NIRS图;采用PLS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各指标性成分的参比值与NIRS图的定量校正模型。分别对建模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优化,包括样本集的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光谱区段的选择。结果所建立的绿原酸、阿魏酸、异绿原酸A、藁本内酯、丁烯基苯肽、洋川芎内酯I和欧当归内酯A的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 6、0.970 2、0.963 4、0.991 1、0.962 4、0.966 6和0.947 6;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072 1、0.038 9、0.011 3、0.483 0、0.017 5、0.178 0和0.097 0。NIRS模型预测值与UPLC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采用NIRS技术结合PLS可以快速对当归中绿原酸、阿魏酸、异绿原酸A、藁本内酯、丁烯基苯肽、洋川芎内酯I和欧当归内酯A 7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0.
杨一博  徐颖  王璐  樊媛芳  林娜 《中草药》2021,52(3):749-757
目的探索青盐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青盐方中君药(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君+臣药(肉苁蓉+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君+臣+佐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君+臣+佐+使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牛膝+青盐Halitum)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靶点、功能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青盐方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74个化合物共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290个靶点、51个关键靶点,涉及细胞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通路。结论各拆方组通过各靶点相关通路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雌激素低下、围绝经期焦虑、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病理环节。各配伍组既有不同靶点,也有相同靶点作用于各个症状,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君药囊括方中216个靶点、40个关键靶点和所有主要通路,依次增加臣、佐、使药后,靶点数量及各通路所涉及的靶点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君药肉苁蓉在方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余药味对君药的辅佐补充,解释了其复方配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