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药用植物多样性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摸清地区资源现状,可以为其药用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该文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县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导手册》对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简称"澜沧县")开展了全县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及野生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分析了其中受威胁药用植物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全县境内共有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33种,隶属于17科23属,分别包括极危、濒危、易危等级的物种1种、10种、22种。这些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分布在澜沧县境内的不同区域,以县东南部的糯扎渡镇和发展河乡、西南部的糯福乡以及西部的竹塘乡包含的受威胁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其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格局。研究仅发现6种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澜沧片区内受到保护,而多数该类群物种丰富的区域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因此,该文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保护体系,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澜沧县地区的药用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中药资源种类空间分布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域之间自然条件、社会资源等差异,决定了区域间中药资源的差异性分布。中药资源种类分布的时空演变是中药产业发展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研究区域中药资源分布的时空演变过程,可以揭示中药资源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县域作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本单元,县与县之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对合理制定中药资源政策、实行区域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阶段成果,选取51个已经完成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县,根据中药资源种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趋势面分析、空间变异函数等地统计分析技术对吉林省县域中药资源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中药资源丰富程度的空间差异特性。结果显示:吉林省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较高的地区,总体上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内植被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较低的地区,总体上分布在长春和吉林市行政中心附近,多为城市建成区,区域内植被类型以栽培植被为主。  相似文献   
4.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非常低下,仅靠生态补偿或传统农业难以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该文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涉及的县中至少有10%以上的贫困县,已经有很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区域;有53%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和能力;有37%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条件较弱。建议:先期重点优先考虑,已经有很好中药材产业基础的县,通过近百个重点优先发展的县,带动其他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基于普查队填报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全国各县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高或低的县,具有趋于集中分布的特点。其中,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较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北、西北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采用空间插值和半变异函数对,对全国各县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之间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县域之间国土面积和中药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在采用"因素法"分配各省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经费时,增加各地需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的国土面积和中药资源丰富度等指标,以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率。基于县域面积和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建议后续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在人员队伍、经费保障、成果汇总等方面对西部、南部省份应该重点给予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汇总了大量的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从国家、省级和县级3个层面辅助普查人员进行数据核查,减轻内业整理作业强度、降低工作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基于Java语言、Oracle数据库、J2EE和数据连接池技术,按照SOA架构开发了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核查系统。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数据单项核查、核查评分3个方面功能,采取人工核查和自动核查2种方式对普查实施方案、重点调查信息、一般调查信息、栽培药材信息、种质资源信息、药材信息、市场调查信息、传统知识信息和标本信息9方面20类175指标进行数量和质量核查。辅助县级普查队有效完成数据录入整理工作,从而提高普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保证数据可用,为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汇总、展示以及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药材。道地药材是我国几千年悠久文明史、中医中药发展史形成的特有概念,根据道地药材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同种药材在质量和疗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特定区域还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该文基于采样点的青蒿酸含量及其各种潜在的地理环境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地理环境因子对中国各地黄花蒿中青蒿酸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青蒿酸含量的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环境因子对青蒿酸含量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依次为土壤类型(0.233)年均辐射量(0.208)植被类型(0.192)高程(0.171)日照(0.170)年均气温(0.153)年均降水量(0.111)坡度(0.110)相对湿度。其中,土壤类型和年均辐射量是探测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主要影响区域在土壤类型为初育土,年均辐射量为1 200~1 400 k Wh·m-2的分区。该研究筛选出的地理环境主导因子可用于遥感技术监测青蒿酸的空间分布区域,从而为黄花蒿的种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图像识别技术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其中,(1)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建立统一的中药资源名录库,基于纸质文献资料采用文字识别技术,辅助进行与中药资源相关各类名录的数字化;为确定每个普查队外业调查的代表区域和样地,基于卫星遥感图像和植被图等基础数据,采用遥感图像分类等技术方法,辅助确定重点调查区域。(2)在外业调查过程中,为相对准确地获取中药材种植面积,基于遥感图像采用决策树模型、光谱特征、面向对象等方法,辅助进行中药材种植区域识别和面积估算。(3)在内业整理过程中,为相对准确的确定区域内中药资源种类,基于植物个体照片、标本照片和名称等采用图像识技术,辅助进行中药资源种类的统计汇总。(4)在成果转化应用中,基于药用资源个体和药材样品照片,开发中药资源种类识别APP和道地药材3D展示系统,辅助进行中药资源种类识别和药材鉴别特征展示。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引入图像识别技术,辅助普查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不但能降低人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普查成果的信息化水平和共享应用能力。随着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图像识别技术方法在相关工作中还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瓜拉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对瓜拉纳中所含的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粗纤维等大分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对瓜拉纳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定性分析,采用ACQUITY UPLC-HSS-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2%~10%B;5~6 min,10%~20%B;6~9 min,20%~30%B;9~9.5 min,30%~35%B;9.5~10.5 min,35%~45%B;10.5~13 min,45%~55%B;13~15 min,55%~80%B;15~19 min,80%~98%B;19~20 min,98%B;20~20.3 min,98%~2%B;20.3~23 min,2%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扫描范围m/z 50~1 5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和对照品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瓜拉纳中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及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63±0.03)%,(2.73±0.09)%,(3.23±0.12)%,(8.89±0.59)%。通过UPLC-Q-TOF-MS分析从瓜拉纳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包括3个甲基黄嘌呤类成分,2个核苷类成分,1个氨基酸类成分,3个有机酸,33个黄酮类成分,其中3个化合物(L-色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苷元)是从瓜拉纳中首次发现。结论 瓜拉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作为功能食品来开发具有良好潜力。UPLC-Q-TOF-MS技术为鉴别瓜拉纳药材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黄嘌呤类、原花青素类成分,可为瓜拉纳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莹莹  刘宇灵  林龙飞  石国琳  李慧  黄璐琦 《中草药》2021,52(24):7709-77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性、顽固性、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恶心、胃肠道不适、肝损伤等不良反应。青藤碱是源于青风藤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目前,青藤碱尚存在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剂量大等不足之处,青藤碱新剂型的开发有望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基于近年来青藤碱的研究进展,对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性质、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研究进行了综述,为青藤碱新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