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7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2987篇
临床医学   413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587篇
综合类   1192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170篇
  7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不同合金由于铸造温度不同对衔铁铸接区性状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金合金、镍铬合金和纯钛分别与Magdisc500成品衔铁包埋铸造制作根面结构.运用不同合金各自的常规铸造方法共制备试件12个,金合金、镍铬合金和纯钛组各4个.采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对衔铁铸接区分别进行形态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 三组试件都有衔铁中的元素与合金中的元素相互扩散现象,铸接形式既有物理性结合又有化学性结合.金合金和镍铬合金的铸接区均有氧化膜生成,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铬和氧化铁.纯钛组铸接区无氧化膜新生物生成.结论 该组中以纯钛的铸接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PGA)、胶原膜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lloderm)在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方面的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OFC).呈对数生长期的OFC接种至PGA支架上培养7 d后,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别与PGA-OFC、胶原膜和Alloderm复合,液面下培养4 ~ 7 d后,进行气-液界面培养7 d.光镜、电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以PGA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含类似上皮层和固有层,但细胞层次不清;胶原膜上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并形成复层上皮样组织,但无成熟的桥粒及基底膜样结构;以Alloderm作为支架材料的构建物,出现正常上皮形态,含半桥粒及细胞指状突起等超微结构.结论 PGA、胶原膜和Alloderm支架材料都能构建出含上皮层和固有层的口腔黏膜样组织;胶原膜由于降解速度和不易操作等特点,而不适宜作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支架材料;Alloderm作为支架的构建物更接近于人类正常口腔黏膜.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构建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为h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并通过脂质体Fugene 6介导腺病毒DNA转染293细胞.结果 重组hTGF-β1腺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酶切后,得到14.5、8.1、4.2、4.0、2.5、1.4、0.6 kb片段.与空白腺病毒相比,5.6 kb的片段已被置换成4.2 kb和4.0 kb片段;经PI-SceⅠ/I-CeuⅠ双酶切后,得到32.6 kb和2.6 kb含目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无误,表明重组Adeno-hTGF-β1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以重组Adeno-hTGF-β1DNA为模板的PCR产物中出现1.35 kb hTGF-β1目的基因片段,表明hTGF-β1基因成功连接至adeno-X腺病毒表达载体中.重组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Fugene 6 介导转染293 包装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PCR反应鉴定293细胞包装的腺病毒,证实扩增出247 bp的hTGF-β1目的基因片断和312 bp的腺病毒骨架基因片断.结论 携带人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并能在293细胞包装,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Marchac巨乳缩小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2006年,应用Marchac法对21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施行巨乳缩小手术,平均每侧切除组织700 g.术后1年随访,通过对乳房整体外形、乳头感觉、瘢痕大小等方面的4级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中伤口一期愈合17例,二期愈合4例(脂肪液化4例,合并血肿1例),无感染及乳头和乳晕坏死病例.14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外形评价"好"12例,"中"2例;部分患者保留乳头感觉;乳房下皱襞瘢痕均短于8.5 cm.结论 Marchac法治疗中度乳房肥大具有效果持久,外形好,瘢痕短等优点;对于重度肥大的乳房,通过控制术中腺体瓣的厚度及配合术后积极处理,也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角膜内皮层并进行移植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种植于羊膜基底膜上,形成单层角膜内皮层,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将构建的角膜内皮层对切除后板层的兔角膜进行移植,同时以无培养内皮细胞的羊膜移植作为对照,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及厚度,对内皮层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上生长呈单层,细胞为多角形,排列紧密,其形态及结构与正常兔角膜内皮组织相似.培养内皮层移植后,角膜维持相对透明及薄度;而对照眼角膜严重水肿、混浊,厚度明显大于实验眼角膜(P<0.01).培养内皮移植后具正常内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结论羊膜是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移植有望治疗角膜内皮失偿疾病.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和钛-6铝-4钒(Ti-6Al-4V)颗粒吞噬反应的差异.方法将巨噬细胞分别在含UHMWPE和Ti-6Al-4V颗粒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段观察细胞吞噬颗粒的情况,并计算含有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UHMWPE颗粒在培养后1 h即被巨噬细胞吞噬,且随时间延长,含有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比例快速大量增加.而Ti-6Al-4V颗粒引起巨噬细胞吞噬现象出现的较晚,且在相同时段内含颗粒细胞的比例相对较小.结论UHMWPE颗粒能够引起巨噬细胞迅速而显著的吞噬反应,可能是其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 采用2种方式将头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据转化为头颅侧位片,对比2组定点分析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Dolphin软件将56例牙列完整患者的头颅CBCT数据转换为侧位片,对照组一次性投照右半侧,实验组分别对右侧6个部位投照,形成组合式侧位片。由1名资深正畸医师对23个常用标志点分别进行描迹,采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Hotelling T2检验分析2组定点的一致性。结果: 前鼻脊点、后鼻脊点、上切牙根尖点、下切缘点、下切牙根尖点、髁突点的定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式侧位片能更清晰地显示所需检测的解剖结构,测量的准确性更优。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探针药物检测CYP450 同工酶活性是临床药理学和生理、生化实验等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那西丁(phenacetin)是研究P4501A2(CYP1A2)酶活性的特异性底物[1],非那西丁试验通过口服或注射非那西丁后,同时测定血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浓度,以反应CYP1A2 在体内的活性.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准确度高,为非那西丁试验研究肝脏CYP1A2在体内的药物代谢活性提供了一种准确、快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