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高加索人种中其发生率甚至可高达10%~12%.血管瘤有着独特的生长周期:多数患儿在出生时并不可见,在出生后的第1年内瘤体迅速出现并增长,后渐自行进入消退期,并可持续5~7年,正是这一奇特的生长特性,使其有别于其他肿瘤和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2020—2021年血管瘤和脉管畸形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 主要的进展:疾病的新概念、新认识的提出, 包括良性新生儿血管瘤病、迟发增殖性先天性血管瘤、PIK3CA相关疾病;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包括传统口服、外用药及近年备受关注的靶向治疗;物理治疗的疗效, 包括光动力治疗和"博来霉素载药泡沫"疗法。随着血管瘤和脉管畸形领域研究的深入, 相应问题和挑战也越多, 更需把握现有的科研方向, 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头皮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头皮瘢痕秃发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头皮瓣移植,修复特殊的部位,如发际、鬓角及不规则的秃发区,弥补了常规头皮扩张后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的不足。同时可将片状瘢痕无发区中存留下来的一块或几块有头发的头皮,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充分利用,合理分配残留下来的头皮资源,结合头皮扩张来修复其它秃发区及岛状皮瓣的供区。本组病人12 例,均为男性,其中修复鬓角8 例,额部发际4 例;最大秃发面积165cm2 ,岛状瓣最大面积55cm2 ;最小面积为6cm2 ,秃发区修复率达96% ,岛状头皮瓣成活率100 % ,术后随访2~5 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面部年轻化的激光治疗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使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成为整形美容领域日趋重要的课题,也使传统的除皱手术增添了新的篇章.冠状切口和内窥镜除皱术的临床需求及文献数量上升乏力,与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关.求美者和临床医师正面临适应证的选择和交叉应用的问题[1].因此,作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需要掌握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6例黄褐斑患者,其中表皮型16例,真皮型5例,混合型15例.病灶局部外涂2%利多卡因乳膏,以能量密度15~20 J/cm~2、波长1 320nm Nd:YAG激光扫描照射病灶,照射3~4遍,每个治疗区产生25个微损伤柱.每3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患者经4次治疗后皮肤黑素指数、黄褐斑评分指数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而真皮型患者临床及主观评估均未取得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副作用.结论 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DSA下利用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在DSA下应用无水乙醇为8例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例,男性7例,年龄11~50岁)进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治疗分次进行(1~4次,平均2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初次治疗后8~24个月,平均12.1个月).4例患者术后进行了DSA复查(复查时间:初次治疗后2~6个月,平均4.3个月).疗效分别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DSA复查病灶消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8例患者应用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16例次,5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7.5%.3例仍有残留病灶的患者,尚需进一步治疗.4例患者出现水泡、浅表皮肤坏死或一过性血红蛋白尿.所有的并发症无需治疗自行恢复,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可治愈颅面部动静脉畸形,且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并发症尚可接受.DSA下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有望成为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被诊断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的12例患者(女性5例,男性7例,年龄18个月~26岁)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病灶通常是单发性,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高出皮面,平均大小约5 cm×6 cm.表面皮肤通常有较粗的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或边缘发白,皮温较高.MB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结节状聚集的小的薄壁的血管和较大的通常呈星状的中央静脉,小叶内血管壁衬以"钉头样"内皮细胞,有时可见小动脉和结节内血管或结节外静脉直接交通.病灶可轻易切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认识该类疾病将有利于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传统剥脱性和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的不足,2003年Huzaira M等[1]首次提出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FP)理论,据此设计的点阵激光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溃疡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感染、出血、疼痛、瘢痕、功能障碍以及容貌毁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溃疡性血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