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国内文献报道约占2.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由平地摔倒所致,男女比为2~3∶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近30年移位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上升了50%。饮食中低钙摄入、骨质疏松等均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亚健康状态、髋部骨折家族史、糖尿病、视力减退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以小肠粘膜下层为支架材料复合成骨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兔骨髓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液诱导后,与经处理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在体外共培养。1周后,将共培养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埋置于无胸腺裸鼠皮下。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时,见细胞与材料粘附良好,且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分化、增殖活跃。大体观察植入体内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见颜色变白,组织硬度增加,组织学和电镜观察见有大量骨组织形成。免疫组化示细胞为具有分泌特异性骨钙蛋白的成骨细胞。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为成骨细胞后与小肠粘膜下层共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骨组织,小肠粘膜下层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3.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小腿肌肉超声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小腿肌群声像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3组128例小儿(单侧CCF组44例患儿、双侧CCF组19例患儿和对照组65例小儿)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肌肉的厚度行超声测量,采用目侧法观察肌肉内部回声变化。结果 (1)对照组5块肌肉(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超声测值分别为(5.30±1.00)mm、(8.50±1.11)mm、(7.26±0.95)mm、(6.45±1.03)mm及(9.88±1.15)mm;(2)单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8±1.28)mm、(7.64±1.25)mm、(6.06±1.81)mm、(5.11±1.31)mm及(9.53±1.16)mm;(3)双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7±1.45)mm、(6.96±1.26)mm、(6.01±1.26)mm、(4.70±1.03)mm及(8.24±1.71)mm;(4)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4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小于对照组;双侧CCF组患儿两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5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均小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后肌群肌肉、双侧CCF组患儿两侧小腿肌肉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胫骨前肌厚度的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侧CCF组44例患儿中检出肌肉回声增强16例,双侧CCF组19例患儿中肌肉回声增强7例,肌肉回声呈均一弥漫性增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中心肌内腱膜结构模糊。结论与对照组小儿比较,CCF患儿患侧小腿肌肉的厚度变薄,肌肉内部回声增强,超声测量肌肉厚度比超声目测肌肉回声改变对评估CCF患儿小腿肌肉萎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50岁以上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67例50岁以上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54例, 女13例;年龄59.0(54.0, 63.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0(5.0,13.0) d。63例患者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4例患者一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6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0(67.5,101.3) min, 术中出血量为350.0(300.0,450.0) mL。63例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均达到解剖复位。67例患者术后获(112.8±6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63例内固定治疗患者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56例, 良3例, 可2例, 差2例, 优良率为93.6%(59/63);4例一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均生存...  相似文献   
85.
近期的许多研究结果显示, 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对骨代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骨质疏松症作为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 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骨组织血管的功能异常和结构紊乱;而恢复骨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后, 骨质疏松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此, 骨血管内皮细胞有望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点, 本文将介绍正常骨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类型、骨血管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及骨质疏松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结构功能异常, 重点评述近年来基于骨血管内皮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以求为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6.
随着预期寿命的持续增加,老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跌倒也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创伤原因。衰老会进一步加剧骨量流失,导致与衰老相关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进而增加老年人骨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骨细胞在调节骨稳态与骨组织衰老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骨细胞自身的衰老与凋亡会导致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和骨量丢失。该文就骨细胞在骨衰老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以骨细胞作为衰老相关疾病靶点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前交叉韧带撕裂是常见膝关节损伤,治疗的金标准是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近年,随着对前交叉韧带修复认知的深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前交叉韧带修复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证实,改进后的前交叉韧带修复技术能够实现与传统韧带重建手术相当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且能够保留韧带及其周围血管,保留本体感受。该文对前交叉韧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烟台山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9例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36例, 女33例;年龄(45.3±10.0)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6.0±1.5)d。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 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后外侧入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评定)、术后1、3、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69例均获随访, 时间(16.9±4.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1.2±1.8)cm]、手术时间[(76.0±6.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4±1.9)cm、(79.7±6.8)min],...  相似文献   
89.
艾地骨化醇是一种新型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在1,25(OH)2D3基础上于2β位引入3-羟基丙氧基结构,与其他活性维生素D及类似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抑制骨吸收作用。临床证据显示艾地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艾地骨化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部分非椎体骨折风险,并且耐受性良好。艾地骨化醇在我国获批不久,临床经验仍需积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编写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务工作者合理使用艾地骨化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0.
临床上肩关节后脱位的治疗方法尽管多样,但限于单个单位的病例有限,难以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的判定标准又各有不同。因此,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诊疗规范可以借鉴,也就难以对医师进行规范的培训与指导。这既给医师的诊疗行为带来一定的风险,也给患者的康复与生活造成困扰甚或不幸,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甚或诉讼时有发生。显然,规范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疗水平势在必行。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对此专门组织讨论并达成此共识。尽管这是一个区域性的诊疗共识,但仍不失学习、参考、借鉴之处。希望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更深入讨论,也期望有关医疗单位积极参与并积累更多的病例,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为逐步形成全国的共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