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现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及会议审定研究制定军队标准《军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该标准规范了军队鼠害综合治理,为依法开展鼠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脂肪组织中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 ,以探讨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氯胺酮0.5mg/kg,B组氯胺酮1.5mg/kg,C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1/3剂量在推注雷米芬太尼前给予,余下2/3剂量加入雷米芬太尼混合输注。记录全麻开始前5min(T_1)、给药后1 min(T_2)、给药后30 min(T_3)、术毕停药后5min (T_4)、拔管后1min(T_5)、拔管后20min(T_6)各时间点MAP、HR、SPO_2,以及患者拔管后1、3、6、12h的VAS视觉模拟评分,T_4、T_5、T_6、1h、3h躁动评分(RS)。结果三组各项指标T_(1~6)时MAP、HR、SPO_2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_4、T_5、T_6时MAP、HR均高于A、B组(P<0.05)。患者苏醒后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RS)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可能与患者疼痛或痛觉高敏有关。氯胺酮超前镇痛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与所用氯胺酮剂量无关,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利胆防石散内服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符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通过腹腔镜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治疗组患者术后5d服利胆防石散3个月。对照组患者除不服利胆防石散外,其余护理、饮食等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60例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3~5d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利胆防石散,能使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减少,既能减轻胆囊的炎症反应,还能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是课题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获得批准、执行和验收的依据.课题经费预算编制要遵循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要严格按统一规定的11个支出科目逐项进行科学全面详尽地编制,认真纠正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规范问题,使课题预算编制更全面和更精细,更易于操作,以保障科研课题的顺利执行和完成.  相似文献   
6.
中医活血凉血化瘀法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凉血化瘀法防治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盲法、对照的试验设计,研究50名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潘生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凉血中药复方,定期观察尿微量蛋白和T细胞亚群、血D二聚体、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等的变化.结果 ①β_2-微球蛋白(β_2-M)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量白蛋白(Alb)治疗后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均无不良反应发生.③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治疗前CD_4/CD_8,SOD和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D_4/CD_8,SOD和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治疗前后ALb、β_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群(CD_4/CD_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丙二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丙二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两组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活血凉血化瘀法对HSP有较好疗效,能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减少HSP肾损害的发生.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清除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有关.HSP属于免疫复合物(CIC)介导的免疫性疾病,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研究的样本例数偏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头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I和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效果,加用头电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募穴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A组与B组、C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O.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俞募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俞、募穴相配伍针刺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诊断,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0年6月1日在我科产前筛查诊断的297例单脐动脉及91例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超声特点,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于产后新生儿特殊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研究43572例中孕胎儿中单脐动脉297例发生频率是0.68%,单脐动脉中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91例,发生率30.64%。合并畸形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发现单脐动脉合并多发畸形较单发畸形多见。结论单脐带动脉可引起较高畸形发生率,准确诊断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子力显微镜下几种癌细胞形态特征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活体不同类型肿瘤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方法选取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宫颈鳞状细胞及鳞癌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各60例,利用AFM扫描标本,将细胞膜表面扫描图像数据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从表层细胞到中层细胞、底层细胞再到HPV感染细胞、CIN2-3级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逐渐增大(P<0.05)。正常肝细胞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细胞组、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数值逐渐增大(P<0.05)。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症组、乳腺癌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也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结论细胞种类不同,细胞膜表面结构不同。正常细胞膜与肿瘤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正常细胞膜与同种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膜相比能明确判断出细胞是否恶变,这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