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文丽  张震涛  王军波  齐智  肖颖 《卫生研究》2003,32(2):147-149,158
为了解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效果的关系 ,从北京市西城区 8个社区居民中筛出 43 6名高脂血症患者 ,分为干预组 (2 48人 )和对照组 (188人 ) ;对两组人群进行血脂谱水平检测、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LPL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检测 (PCR RFLP方法 ) ,并对干预组进行为期 6个月的膳食干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膳食总能量、脂肪供能比及胆固醇摄入量明显降低 ,血清TC、LDL C和HDL C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且LPL PvuⅡ位点 (+ +)基因型携带者TC和LDL C水平降低幅度大于 (+ - )及 (- - )基因型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膳食干预易感的因素包括LPL(+)等位基因、基限TC、LDL C水平较高以及超重等。本研究可初步得出LPL基因PvuⅡ位点 (+)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人群膳食干预易感性密切相关 ,但限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中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和 6 3 5 %。结直肠癌中TGF β1、VEGF蛋白的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VEGF在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 (P <0 0 5 ) ,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MVD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P <0 0 5 )。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刺激肿瘤血管形成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
4.
梓白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宄梓白皮Catalpa Ovata G.Do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梓白皮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梓苷(catalposide,I)、香草酸(vanillic acid,Ⅱ)、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Ⅲ)、十六碳酸(palmitic acid,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 化合物I为首次从梓白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抗贾第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外纯培养的贾第虫滋养体免疫BALB/c小鼠和常规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特异的抗贾第虫单克隆抗体(1E2,1G5),以其与贾第虫滋养体相互作用,均发现具有明显的抗贾第虫效果,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和63.4%;将此单抗加入正常培养液中,其含量与抑制率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4和0.8987;单抗经滋养体吸收后,对贾第虫的生长抑制作用消失;经补体灭活前后的豚鼠血清对单抗的抑制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与发病情况评估,为进一步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来自4个临床分中心的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子宫位置、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结果 368例被调查者中,子宫前位258例(70.11%),中位20例(5.43%),后位90例(24.46%)。对痛经疼痛程度进行分析,中度疼痛者以子宫前位最多;重度疼痛者以子宫后位最多。对痛经伴随症状(出现频次在50%以上的症状)进行分析,不同子宫位置患者均有全身症状(乏力)和精神症状(忧郁),前者高于后者。子宫前位和中位还伴有局部症状(腰背痛、腿痛)和消化症状(食欲不振),而子宫后位者上述局部症状和消化症状不显著。结论子宫位置可能对痛经疼痛程度、痛经伴随症状有影响,且可能与相关经脉脏腑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15d后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组(腹腔注射17-AAG 40mg/kg)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用药3周,第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SP90、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SP90、STAT3、ERBB2的表达.结果 第4周时,对照组的移植瘤体积为5070.13±630.42mm3,重量为7.94±1.20g;实验组的移植瘤体积为2218.80±336.29mm3,重量为3.29±0.57g,实验组抑瘤率为58.6%,两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的HSP90、STAT3、ERBB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肿瘤组织中HSP90和STAT3、ERBB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一种试验周期短,特异性高的结核病检测方法。〔方法〕采集100份入境人员的外周抗凝全血标本,采用基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的结核感染检测试剂盒TSPOT-TB,测定结核杆菌特异抗原刺激反应的效应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TSPOT-TB阳性率试验对象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而与标本来源地区呈相关性。〔结论〕TSPOT-T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口岸出入境人员结核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感染 Coxsackie B_3 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心室肌制备培养搏动心肌细胞,18h后接种100TCID50的CoxsackieB3病毒(CVB3)做为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结果:牛磺酸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少感染CVB3后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释放,降低上清液的病毒滴度,对搏动停止、细胞病变及超微结构均有保护作用,并发现感染CVB3后心肌细胞内牛磺酸含量下降。结论:临床应用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