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替代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6月我科心脏外科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78(63.3±4.5)岁;另选取心脏术后肾功能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77(61.7±3.8)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肌酶、sST2及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NTproBNP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够准确反映术后心功能的变化程度。而sST2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相近,基本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程度。结论在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采用心力衰竭标志物sST2替代NT-proBNP作为心功能评价指标,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心功能变化程度,其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CA125a和CA125b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93例为子宫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49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TIP-1、CA125a、CA125b和CA125水平的变化及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观察血清STIP-1、CA125a和CA125b水平与子宫腺肌病严重程度、痛经的关系,以及STIP-1、CA125a和CA125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组患者血清STIP-1、CA125a、CA125b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STIP-1、CA125a和CA125b水平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A125(P<0.05);STIP-1、CA125a、CA125b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91.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均明显高于STIP-1、CA125a和CA125b单项检测,而STIP-1、CA125a和CA125b3项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STIP-1、CA125a和CA125b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有痛经的患者血清STIP-1、CA125a和CA125b水平高于无痛经的患者(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STIP-1水平与CA125a(r=0.761,P<0.01)和CA125b水平(r=0.814,P<0.01)呈正相关,而CA125a水平与CA125b水平呈正相关(r=0.786,P<0.01)。结论血清STIP-1、CA125a和CA125b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治疗药物,两者均有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治疗无生化应答,亟需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贝特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中医药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安全性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是X射线摄影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所采集图像的质量。量子检测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涉及探测器的噪声、分辨率、剂量、调制传递函数、噪声功率谱等多项参数,被公认是X射线成像性能最准确的评估指标,DQE越高,说明影像系统在低X射线入射剂量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影像的能力越强。我们简单介绍了平板探测器的种类,对其DQE的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应用作了综述,归纳了在DQE检测过程中的有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阴道炎临床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阴道炎患儿250例,分析临床特点;将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10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临床特点:外阴潮红208例,舌红苔黄腻190例,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179例);化脓性链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升高67例(26.8%);湿热下注型占80.0%;②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性率分别为93.9%(93/99)、76.8%(76/9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潮红、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舌红苔黄腻,发病与细菌感染及过敏有关,湿热下注型多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种方法在不同温育时间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IA)一步法、时间分辨荧光(TRF)法检测抗-HBs,OD值在0.056-0.380之间标本温育时间变化而造成的结果值的差异。结果用30min EIA一步法检测抗-HBs,结果37例弱阳性和59例阴性,再用60min 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结果41例呈弱阳性和55例阴性。用TRF两步法抗-HBs测定出42例弱阳性和54例阴性,发现有6例标本不同于温育30min的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的结果。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反应。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尤其在冬天,标本从室温到恒温箱这一过程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温育时间不够,也是造成灰区误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虹口区为上海市中心9城区之一,2007年虹口区人口数为78.8万人,男性占49.7%,女性占50.3%,有开展x射线诊断业务的医疗机构35家,共有从事放射诊疗的工作人员360人。装备各类x射线机149台。其中,摄片机65台、透视机7台、胃肠透视机25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7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X—CT)机10台、牙科机25台、乳腺机5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脂相关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22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记录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组和≥50%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G1组(积分<4),G2组(积分4~20),G3组(积分21~32),G4组(积分>32)四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等炎症因子与难愈性糖尿病足(DF)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45例难愈性DF患者(DF组)和65例无足部溃疡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采集空腹血检测VCAM-1、FGF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eu%),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DF组参照Wagner分级方法分为WagnerⅢ级(37例)、WagnerⅣ级(92例)和WagnerⅤ级(16例)。结果 DF组和T2DM组之间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FBG、2 hPG、HbA1c和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VCAM-1、FGF2、TNF-α、IL-6、WBC、Neu%、FIB、CRP、年龄、糖尿病病程和心率均高于T2DM组(P0.01)。TNF-α与VCAM-1呈正相关(r=0.284,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CAM-1、FGF2、TNF-α、IL-6、年龄、糖尿病病程、心率、WBC、Neu%、FIB和CRP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CAM-1、TNF-α、FIB和Neu%为D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WagnerⅤ级组年龄低于WagnerⅢ级组和WagnerⅣ级组(P0.01),而IL-6、CRP、FIB、WBC、Neu%均高于WagnerⅢ级组和WagnerⅣ级组(P0.05、P0.01)。WagnerⅤ级组FGF2和HbA1c高于WagnerⅢ级组(P0.05)。结论血清VCAM-1、FGF2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在D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F治疗中应注重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