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CHD患者和非CHD患者各 2 0例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和DiI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 结果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 [(31.8± 7.7)∶(5 9.5± 10 .6 )EPC/视野 (× 2 0 0 ) ,P <0 .0 5 ],且CHD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抑郁、焦虑患者的心脏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芳  马颖 《心脏杂志》2004,16(2):192-192
精神疾病作为一大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会带来损害。本文旨在探讨情绪障碍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本院自2 0 0 1- 0 7~2 0 0 4 - 0 1精神科门仍和住院的抑郁、焦虑患者76 (男2 7,女4 9)例,年龄39±15岁,病程1月~30年(中位数4年) ,HR 72 .2±7.2次/ mi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的评价--附病理证实2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提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earditis,IE)诊断标准(简称试行标准)。本研究评估Duke标准与试行标准对IE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15所医院收集经尸检或手术证实(有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的IE193例(A组),≤17岁127例,平均年龄8.5岁,≥18岁66例,平均年龄35.9岁,及临床诊断IE而手术未发现IE征象的23例患儿(B组)(除2例成人,平均年龄4.7岁)的病历资料。以Duke标准及试行标准对216例进行诊断评估,并比较二种诊断标准对比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A组病例中,连续2次血培养阳性并为相同病原菌的有50例(25.9%),1次血培养阳性有36例(18.7%);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内膜受累征象165例(85.5%),160例(82.9%)为赘生物,其中100例的赘生物呈摆动团块(62.5%)。B组病例中,连续2次血培养阳性并为相同病原菌的有3例(13.0%),1次血培养阳性2例(8.7%),超声心动图检查仅1例(4.3%)伴有三尖瓣赘生物。(2)A组病例中按Duke标准94例(48.7%)被确诊为IE。按试行标准,156/193例(80.8%)被确诊为匹,其中62例(32%)符合心内膜受累超声心动图征象和2项次要指标。B组病例中,按Duke标准均不符合确诊IE条件,而按试行标准有1例符合确诊IE条件。(3)全组216例中,试行标准对IE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8%及95.7%,而Duke标准分别为48.7%及100%。结论 试行标准中增加心内膜受累超声心动图征象(主要指标)和2项次要指标作为临床确诊条件,对IE的诊断敏感性明显优于Duke标准,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激动顺序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激动顺序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沿房室环将心脏分为10个区,每区10~30例预激综合征,共155例为研究组。测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前后QRS终末20ms波的极性和振幅。以隐匿性房室旁束24例为对照组,作同样测量。此外,研究组测量6波时间及消融前后的QRS时间。结果10区旁束皆有大于或等于两个导联出现QRS终末20ms波极性改变的病例,总改变率为832%,95%可信区间为0.77~0.89。与对照组比较,10个区域的QRS终末20ms波振幅在X、Y、Z3个轴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壁,室间隔和右心室壁3组的QRS时间分别是0.135±0.014s。0.135±0.016s和0.149±0.021s,右心室壁组显著长于室间隔组(P=0.001)和左心室壁组(P=O.000)。6波后的QRS时间〉消融后QRS时间的发生率左心室壁、室间隔和右心室壁3组分别为3615%、27.3%和5913%,右心室壁组显著高于室间隔组(P=O.001)和左心室壁组(P=O.022)。结论预激心室各区皆出现QRS终末向量改变,说明心室激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发生了顺序改变。其机制是预激导致心室失同步,并与正常径路顺传的激动发生广泛的干扰。由于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导致心室收缩与舒张顺序异常,预激综合征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志荣  张美芳 《心脏杂志》2003,15(2):182-18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 [1 ] 。目前多主张使用抗凝疗法 ,作者自 2 0 0 0 - 0 9~ 2 0 0 2 - 10应用银杏叶片治疗 UA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 根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UAP诊断和治疗建议 [2 ] ,选择 UAP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1(男 31,女 2 0 )例 ,年龄 4 5~ 76 (5 7± 6 )岁 ;病程 8± 5年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2 3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2 4例 ,自发性心绞痛 4例 ;并发高血压 17例 ,高脂血症 13例 ,糖尿病 11例。对照组 4 9(男 2 8,女 2 1)例 ,年龄 4 7~ 7…  相似文献   
6.
尿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尿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于包被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培养14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0 mg/L,150 mg/L,300 mg/L)尿酸分别培养24 h、48 h、72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 和Dil-acLDL 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 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来观察EPCs 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结果:尿酸呈量效和时效地增加EPCs 数量,300 mg/L尿酸作用48 h后EPCs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32.5±3.6 vs 78.2±4.1,P< 0.01),并增加EPCs增殖能力(0.179±0.005) vs (0.322±0.011), P< 0.01,和黏附能力(20.5±3.7) vs (67.8±4.9), P< 0.01。结论:尿酸可增加EPCs 数量并改善EPCs的增殖及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1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干预一定时间(6 h、12 h、24 h和48 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Hcy呈量效和时效地减少EPCs数量,200 μmol/L Hcy作用24 h后EPCs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7±6.7 vs 62.5±10.6,P<0.01),并损害EPCs增殖(0.531±0.061 vs 0.328±0.055,P<0.01)、迁移(26.3±6.4 vs 6.4±3.7,P<0.01)、贴壁(33.1±8.1 vs 17.4±7.5,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25.4±9.1 vs 10.4±4.7,P<0.01)。 结论: Hcy不但减少EPCs数量并损害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夏志荣  张美芳 《山东医药》2003,43(25):35-35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我院应用合心爽治疗快室率房颤患者 5 3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1 0 1例快室率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3例 ,男 33、女 2 0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 ( 5 7± 1 4.2 )岁。继发于冠心病 1 8例 ,高心病1 5例 ,肺心病 8例、风心病 1 0例 ,甲亢性心脏病 2例 ;心功能 级 2 0例 , 级 2 6例 , 级 7例 ;阵发性房颤 4例 ,持续性房颤 32例 ,永久性房颤 1 7例。对照组 48例 ,其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心功能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合心…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突显QRS终末波的极性改变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是否各处预激都有QRS终末波极性改变.方法 收集各种比例(2:1~4:3)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共11例.按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的靶点定位,分析QRS终末波的极性.结果 预激使QRS终末波极性逆转10例.至少2个导联逆转的有8例,最多1例达5个导联.前8例涵盖了左心室前壁和侧壁,右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和后间隔.结论 心室去极化过程中,预激始终存在是引起预激综合征QRS终末波极性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并不局限于少数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小板和单核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ACS、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46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血浆中IL-6、IL-8、MCP-1、sCD40L、sP-选择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水平.结果 ACS患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SAP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IL-6和sCD40L对于ACS的相对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限(95%CI)分别为2.211(1.294~3.778)、1.015(1.003~1.027)和1.000(1.000~1.000).结论 ACS的发生与血小板的活化及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有关,检测CRP、IL-6和sCD40L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