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nephrin mRNA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Pro)定量及肾功能水平;取肾脏行HE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病理改变;RT-PCR法测肾皮质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与肾切组大鼠相比,光镜及电镜下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各治疗组肾皮质病理病变较轻,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高剂量组比较Upro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厄贝沙坦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eph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肾1号冲剂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各24只.治疗组给予延肾1号冲剂,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灌胃相应量的自来水.检测大鼠肾缺血1 h,再灌注24、48 h后肾功能(BUN、Cr)的变化及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微量TNF-α、ICAM-1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TNF-α、ICAM-1分子表达增强,在肾缺血再灌注24、48 h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ICAM-1分子表达下调,肾缺血1 h无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24、48 h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延肾1号冲剂能够保护肾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肾功能并抑制其肾组织中TNF-α、ICAM-1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肾1号冲剂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残余肾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 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健康组)作对照.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同时加用延肾1号冲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及尿量,以及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RRF及尿量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延缓(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IL-1β、IL-6、TNF-α、ET-1、Ang-Ⅱ含量均较健康组明显上升,但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延肾1号冲剂对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与降低血IL-1β、IL-6、TNF-α、ET-1、Ang-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高糖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实验共分为5组:低糖对照组、高糖组、高糖+AngⅡ组、中药血清组、厄贝沙坦血清组。于第5代时,予高糖、高糖联合AngⅡ刺激,并同时进行益气养阴消癓通络中药及厄贝沙坦西药血清干预,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低糖对照组比较,其他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升高;与高糖+AngII组比较,厄贝沙坦血清、中药血清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而有效降低TGF-β1的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发挥其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给药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 Pro)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中药低、中剂量组U Pro量显著下降(P<0.05);厄贝沙坦、中药低剂量组Col-ⅣmRNA和CTGF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 抑制CTGF/Col-Ⅳ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抗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炎宁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炎宁对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已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肾炎宁治疗组35例和氯沙坦治疗组35例,分别给予肾炎宁中药汤剂每日1剂和氯沙坦50mg/d口服,疗程为1年,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为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炎宁治疗IgA肾病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Pro)量及肾功能水平;肾皮质p38MAPK mRNA,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厄贝沙坦、中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Upro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p38MAPK mRNA,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组)39例及对照组(厄贝沙坦组)39例,经1年治疗后,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31/37),对照组为60.5%(2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UAER、SCr、BUN、FBG、TC及TG治疗后分别为:(65.78±9.67)μg/min,(93.20±12.99)μmol/L,(5.69±1.21)mmol/L,(6.14±1.47)mmol/L,(4.85±0.83)mmol/L,(1.46±0.81)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61.03±20.01)μg/min,(101.11±14.33)μmol/L,(6.54±1.12)mmol/L,(9.27±2.32)mmol/L,(6.19±2.13)mmol/L,(2.70±1.86)mmol/L](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亦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TC、TG[(5.58±1.57)mmol/L,(1.99±1.22)mmol/L]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终点事件(1年后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5.4%,2/37)低于对照组(10.5%,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Ⅲ、Ⅳ期患者共1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对7个中医证型与18个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121例DNⅢ期患者中阴虚证99例(81.8%)、气虚证78例(64.5%),51例DNⅣ期患者中阴虚证33例(64.7%)、阳虚证23例(45.1%)、血瘀证36例(70.6%),两期患者中医证型比较,除痰湿证外,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和湿浊证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瘀证、体质指数与痰湿证、餐后2h血糖与阴虚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DNⅢ期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Ⅳ期以阴虚证、阳虚证和血瘀证为主,且部分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