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76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1997-2000年收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62例,均常规给予中西医综合措施治疗,即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口服尿毒康、通脉口服液、大黄胶囊等专科制剂,保留灌肠,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疗程30d。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酐及尿素氮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疗效与病情分期、原发病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62例病人经治疗1个月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好转,显效41例,有效71例,稳定2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稳定率82.7%。肾功能衰竭期总有效稳定率明显高于尿毒症期(x^2检验,P<0.01);氮质血症期总有效稳定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检验,均P>0.10);原发病为梗阻性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总有效稳定率虽然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但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25或P>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疗效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综合措施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尤以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最好。各原发病之间、中医证型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月经及生殖状况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与月经及生殖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方法调查91例病例组及67例对照组病人的月经及生殖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及继发性痛经均内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t初孕年龄及t初产年龄≤24岁、N孕次≥2次及使用避孕器避孕这4个因素为可能的保护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t初孕年龄≤24岁与使用避孕器避孕有正交互作用,并对发病有保护作用。而单因素分析中,t初孕年龄≤24岁等4个可能的保护因素却未能显示与发病有联系。结论:原发性痛经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防治原发性痛经有助于预防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目前中风治疗的概况,介绍国外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在中风病人急救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SU的特色、优势及临床实践模式,分析了我国发挥中医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SU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阿维A胶囊联合银屑灵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灵片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瘀滞肌肤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1:1)试验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银屑灵片;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PASI积分。结果①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降低,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痊愈32例(68.08%),显效9例(19.15%),好转4例(8.51%),无效2例(4.20%);对照组分别为23例(51.11%)、8例(17.78%)、7例(15.56%)和7例(15.5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意图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analysis)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维A胶囊结合银屑灵片治疗瘀滞肌肤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34);说 明发病7 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报道的SLE病例数有所上升 ,这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SLE发病率比人们以前所认为的要高。由于其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 ,虽然出现各种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 ,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但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配合血浆置换、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 ,毒副作用明显 ,停药后易产生反跳。据报…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taurine,Tau) 又名为牛胆酸、牛胆素,是名贵中药"牛黄"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2-Aminoethyanesulfonicacid),分子结构式见图1.牛磺酸最早于1827年从雄牛的胆汁中分离得到并得名,1975年Hayes等[1]报道牛磺酸为猫和早产儿的必需营养物质,此后国际上对牛磺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牛磺酸的生化性质及防病抗衰功效做一综述,并提出笔者对牛磺酸药理作用的独特的生化诠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方法:根据人体的耐受程度,应用冰点渗透压计确定了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耐受范围,并测定了18种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结果:14个品种的渗透压在适用范围内,对不符合要求的注射剂进行调节,使其渗透压调节至人体耐受范围。结论:该方法方便、实用,可作为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渗透压的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征与肺部病灶X线演变.方法将非典型肺炎患者病程分4期,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缓解期,观察10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X线形态特征及进展状况.结果入院腋下体温36.0~39.5℃,平均(37.6±0.8)℃.在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位于下肺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其他肺叶(P<0.05),进展期和高峰期病灶大多数累及两个以上肺叶(P<0.05);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形态以斑片状分布为主(P<0.05),部分呈网格样,进展期病灶大多数云雾状、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高峰期以毛玻璃样变为主;吸收期以云雾状、斑片为主(P<0.05),少部分残留有纤维条索阴影.结论胸部X线可动态观察患者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进展状况,对临床治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卡介苗(rBCG)和中药猪苓多糖(PPS),对荷瘤小鼠空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方法 将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左大腿外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分别用rBCG-IL-2,rBCG-IL-2 PPSPPS进行局部治疗。于给药后第1,2,3和5wk处死小鼠,用NO酶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并观察不同实验组瘤体的变化。结果 rBCG-IL-2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PP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在第1wk与第2wk增高,第3wk起与对照组释放的NO水平没有差异。rBCG-IL-2组小鼠随给药时间的延长,皮下瘤体逐渐缩小。PPS组小鼠瘤体在给药后第1wk和第2wk生长缓慢,第3wk起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增加。结论 rBCG-IL-2与PPS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rBCG-IL-2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