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邢斌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类方是组成上具有相似性的方剂的集合,类方证群是组成类方的各个方剂的主治证候的集合,两个集合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这种相关性还可理解为核心方剂与群体证之间相关,本质是方证相关.基于这个逻辑命题,可以开展方剂随证候细微差别而细微调整的规律的研究,开展方剂药物组成、配伍规律的研究,还可通过研究类方证群群体证进行方证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颜德馨教授在数十年的中医脑病临床实践中,重视气血学说,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以调气活血为主。颜师深感《医学衷中参西录》“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意义精深。他认为,脑位于颅内,由精髓汇聚而成,其性纯正无邪,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脑窍中容不得半点污秽之物,只有保持其纯净清灵才能发挥“元神之府”的功能。若七情干扰,或以思虑不遂,或以悲喜交加,或以恼怒惊恐,皆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阴阳失于平衡,进而产生气血乖违,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3.
陈英群  马贵同  冯怡 《中医杂志》2007,48(7):638-640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泡腾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泡腾栓组、清肠泡腾栓组、清肠栓组、柳氮磺胺吡啶栓组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 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 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小燕  庄海春 《陕西中医》2006,27(7):895-896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胃镜的检查结果,以气血相关理论为纲,按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以气血同治为大法,经临床治疗与观察,对提高“证”及“病”的有效率均较为满意,现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原方由柴胡、芍药、白术、当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组成,为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名方。适用于肝郁脾虚之两胁作痛,头目眩晕,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等症。逍遥散自创立以来,不断有所发展。薛己《内科摘要》在逍遥散原方中加入丹皮、栀子,名曰加味逍遥散(一般称为丹栀逍遥散),用于肝郁有热者;《医略六书·女科指要》则在逍遥散中加入生地黄或熟地黄,名黑逍遥散,用治肝郁脾虚,妇女崩漏,脉弦虚数者。近代医家亦有所发挥,将本方用于高泌乳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温阳活血方(WHO)防治冠心病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进行PCI术成功的50例阳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温阳活血方,疗程为3个月。对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及12周后进行心绞痛、血瘀证、胸痹证候量化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血瘀证、中医胸痹证候的改善程度以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对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衰老进程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Sen和Baltimore首次报道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由于它可以被多种刺激所激活,更由于它可以调节大多数细胞因子和多向调整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和凋亡,而受到空前持续的关注。在衰老调控网络中,NF-κB在衰老进程的免疫障碍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衰老进程中各年龄段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淫羊藿总黄酮(EF)对老年期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脾脏分离的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方法,比较从出生后3天直到27月龄衰老进程中,各代表性年龄段的细胞凋亡率差异,并观察EF对老年过度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结果:刚出生3天组的凋亡率最低,随着增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仅10月龄组例外,其凋亡率小于4月龄组,27月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EF干预后,27月龄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介于10月龄与18月龄之间水平,以上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在衰老进程中,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随增龄而逐渐升高,在老年大鼠存在过度凋亡现象,而EF可抑制老年淋巴细胞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加温阳活血方治疗(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中医血瘀证积分和中医阳虚证积分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血瘀证、阳虚证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能明显改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心绞痛、中医血瘀及阳虚状态,并可以减少再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