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及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患者63例,其中33例活动期患者作为活动组,30例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组,另外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L-6、sICAM-1及Chemerin水平,并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L-6、sICAM-1及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炎症性肠病活动组、缓解组以及对照组IL-6、sICAM-1、Chemerin水平依次降低,任意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炎症性肠病缓解组、活动组卧立位血压差依次升高,握力试验血压差及卧立位心率差依次降低,任意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Valsalva指数经方差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sICAM-1与卧立位血压差成正相关,sICAM-1与卧立位心率差成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脂质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血清IL-6、sICAM-1、Chemerin的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应用革铃胃痛冲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下简称DU)6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具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有反复发作史,经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DU活动期.无活动性出血.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证、血瘀证或气滞血瘀证.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9岁:病程CI年6例.l~2年3例.3~5年6例.>5年15例:气滞型12例.血瘀型1例.气滞血瘀型17…  相似文献   
3.
单兆伟治疗慢性腹泻的临证经验拾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单兆伟教授的临证经验。认为慢性腹泻的发病,以脾虚湿盛为本,而以所夹湿热为标,且病久不已,每及肝肾,从而出现肝木乘脾或脾虚及肾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治法上应以健脾清化为主,而佐以疏肝理气或温肾固涩等法。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难治的肿瘤之一,其病机复杂,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气血病理是其发病基础,虚实和寒热相互关联。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素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瘀毒存于体内,再次损害机体脏腑,进一步产生瘀血痰浊等其他邪毒。正虚邪实多为此类患者的共同病机特点,应以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用药时强调刚柔结合,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调节情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作者通过在江苏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大多数早期贲门癌病例淋巴结转移风险低,可采用内镜切除术。本文将介绍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在肠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使用肠道准备评估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肠道准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评分、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及肠道准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在肠镜检查前进行健康宣教后,提高了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及肠道准备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灵活运用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之中。应先辨病,明确诊断,再结合辨证与辨体,确定患者证型及相应体质,综合三方面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治疗模式突破了辨证论治的思维定式,丰富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思路。另外通过分析GERD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证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可充分领悟辨体论治的重要性,进而在诊疗中兼顾调整患者的偏颇体质,以利疾病向愈,同时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达到中医治未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徐锋  沈洪  朱磊  胡静怡 《环球中医药》2021,14(4):756-760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多有创新。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常兼顾升阳、理气、泻火、除湿、和血、养阴等加减变法,罗天益擅用灸法,王好古用以治疗外阳内阴证,薛己、孙一奎强调脾肾双补而各有特色,张景岳明确补中益气汤七禁,陈实功将本法应用于外科、补中益气、托毒外出,傅青主用以治疗妇科难证、用药剂量特色鲜明。当代医家还将本法应用于心、肝、肺、肾等各脏病证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也逐渐被现代研究阐明。研究补中益气法的古今传承应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硬化、肝癌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全球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5%,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量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TH)在肝脏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新型药物。本文就甲状腺激素与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