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80~100 ml/d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腹水的深度,血清K+ 和Na+,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2组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好转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P<0.05).治疗组的总胆红素(Tbil)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L-8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而TNF-α 2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血清K+和Na+ 的水平2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未见明显的腹水增加.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使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在4周内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仕芳  傅蕾  鲁猛厚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805-1806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领域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医学更是如此.因此,对医学工作者而言,除精通医学专业知识外,熟练掌握外语(主要指英语),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让国外同行了解国内医学现状,对于及时吸收国际学科进展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住院治疗的肝脓肿患者基本情况、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评估肝脓肿直接经济负担,探寻有效减轻肝脓肿疾病经济负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95例肝脓肿住院患者资料,分析逐年住院费用变化、各项住院费用变化、各临床特征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495例病例中,平均住院日为15.93 d,人均住院费用34 548.02元,所有项目费用中西药类占比最高;既往有肝胆手术史、肿瘤病史、治疗过程中合并胸腔积液、肺部感染、采用手术治疗患者住院费用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住院天数越长、治疗手段越复杂、合并肿瘤史、出现胸腔积液患者住院费用更高。结论 2010-2019年住院治疗肝脓肿人均费用34 548.02元,其中西药费用占比最高,诊断类费用逐年增长,不同特征患者住院费用有差异。住院日、治疗手段、肿瘤史、合并胸腔积液均会对住院费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扶正化瘀方增加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 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 (SD)大 鼠灌胃,采取二次重复给药方式,1 h后心脏采血提取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扶正化瘀方组,n=10),同法以三蒸水灌 胃10只SD大鼠,提取血清作为对照血清(对照组,n=10)。两组血清均以10%的浓度配成培养基,以其培养体外传代 的LSECs,观察不同条件下体外传代的LSECs vWF和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电镜观察LSECs窗孔结构的变化。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扶正化瘀方组体外传代的LSECs表达vWF和CD31蛋白均较对 照组明显下调,扶正化瘀方组vWF 和CD31的灰度值分别为0.548±0.020和0.262±0.010,对照组分别为0.845±0.090和 0.383±0.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18,9.61,均P<0.05)。2)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LSECs大部分窗 孔处于闭塞甚至消失状态,而扶正化瘀方组LSECs表面窗孔的数目明显增多、增大。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肝窦内 皮细胞vWF和CD31的表达,增加细胞表面的窗孔结构,具有潜在的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为靶位,构建表达小干扰RNA(siRNA)的质粒载体pSilencer3.1-Hlhygro,体外观察siRNA抗HBV的效果。方法 以HepG2 2.2.15细胞为靶细胞,利用脂质体Metafectene与表达siRNA的质粒载体pSilencer3.1-Hlhygro共转染,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C-mRNA。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siRNA的转录质粒载体,两条siRNA均可抑制HBV的复制,而且与siRNA浓度成正相关。结论 靶向HBV核心区的siRNA能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地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疟疾危害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对来自疟疾高风险地区的归国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非洲旅行史,提升诊断疟疾的意识、疟疾诊断和处理能力,遵循抗疟治疗全程、足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冷沉淀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早/中期和晚期肝衰竭组,再根据是否加用冷沉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冷沉淀组.用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离院时转归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中,冷沉淀组PTA、INR及MEL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冷沉淀组PTA、INR、Cr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晚期肝衰竭患者中,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冷沉淀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输注冷沉淀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pGODN体外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活化的PBMC与肿瘤细胞按50:1的比例共孵育72h后,以MTT和酶学检测活化的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CpC—ODN诱导活化的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而对正常肝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CpG—ODN可诱发机体免疫效应,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的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sTNFR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重组质粒亚克隆,经异丙基-B-D半乳糖苷酶(IPTG)诱导重组质粒菌表达sTNFR1,以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经核苷酸序列测序和sDS—PAGE法鉴定,成功构建了人sTNFR1重组质粒基因工程菌,并表达和纯化了sTNFR-MBP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sTNFR1重组质粒克隆,表达并纯化了sTNFR1-MBP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