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81岁,因一日内解鲜血便3次,伴腹痛,拟诊为缺血性肠炎收住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病史,平素大便日行1-2次,色黄成形,时有中上腹及脐周隐痛,可自行缓解,持续时间短暂。2010年1年22日无明显诱因中上腹胀痛不适又作,后腹痛转至脐周,并先后解鲜红色纯血便3次,每次量少,无头晕汗出、胸闷心慌、汗出肢冷等症。  相似文献   
2.
3.
感染HBV后出现不同的结局:(1)急性自限性肝炎;(2)慢性肝炎;(3)慢性HBV携带者或HBsAg携带者;(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5)乙型肝炎肝硬化;(6)重型肝炎。除急性自限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外,其余四种都可以成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慢性过程,肝硬化、肝细胞癌与之呈正相关。因此,治愈乙型肝炎、预防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要解决乙型肝炎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机制。近些年,对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机制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与病毒载量、基因型和宿主免疫状态等有关,作者查找了近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伴有溃疡形成,具有慢性、消耗性特征,且是一种能够导致结肠癌危险性增加的严重组织破坏[1]。马贵同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上海市名老中医。马教授业医40余载,专于胃肠诸疾,承海派中医兼容并蓄、灵活善变之风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融通,谨察病机之关枢,用药虽波澜不惊,但简捷切要,疗效彰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深得其教诲,获益殊多。现介绍马贵同教授治疗临床较为少见的便秘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案1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心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总结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病机制,并综述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疼痛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本病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确,多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治疗困难[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PG 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溃疡性结肠炎病史20余年,平素不规律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2017年8月初患者再发腹泻水样便6~7次/日,未予诊治;至2017年8月16日患者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病理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硒酵母胶囊及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组予胃祺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腺体萎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30.0%,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27.6%;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清化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健脾温肾清化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缓解率为56.8%,对照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泻单项症状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血便、腹痛、腹胀单项症状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清化方治疗UC与柳氮磺吡啶栓疗效相当,但对于腹泻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胡补劳之说由来已久,医届素有争议,如《神农本草经》谓柴胡能"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日华子本草》谓柴胡"补五劳七伤",而寇宗极言五劳七伤,大忌柴胡;张山雷认为柴胡"是去病之药,非补虚之药"。因治虚劳以健"脾"为要,补脾以升脾为主。而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又其味苦,其性升散,恰合脾胃升降之机。本文从医理、文献、药理等多角度来分析和论证,认为柴胡可以行少阳胆春升之气以助脾胃转输而起补劳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