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利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下端骨折56例,术前均行骨折端X线检查,证实均为严重移位骨折.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14岁,平均10.1岁.所有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不伴血管神经损伤.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对两骨折端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详细记录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包括X线检查结果、踝关节活动范围及胫骨长度,最后以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儿中45例成功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19.4个月.在末次随访时,予踝关节功能Teeny评分:优35例,良7例,可3例.X线片示所有病例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未出现骨骺早闭,无胫骨短缩、成角畸形,术后出现克氏针针道反应4例.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可以正常步行,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胫骨下端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微创,对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忠堂  温宏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2002,15(10):608-60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脊柱疾患病人的治疗水平,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脊柱手术微创化,必须得到不断发展。而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并且符合严格的伦理要求,本文分析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所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62例儿童孟氏骨折的诊断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诊断分型及其相应治疗措施。方法 对62例儿童孟氏骨折进行临床分型、根据分型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治疗2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9例。结果 51例经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个月),优良率为90.2%。结论 儿童孟氏骨折易漏诊,宜将此类损伤分为5型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不理想及影响功能的陈旧骨折均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SWOT分析,探讨了其在骨科应用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认为骨科具有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少,实施临床路径变异检讨简单等优势,笔者所在科室具有医疗、护理工作实力雄厚、条件充足的优势;但是,仍存在术前变异较多、医师变异大、在手术时间上有系统差异等劣势。当前,笔者所在科室面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室扩大发展规模、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下患者需求不断增加等机遇,需应对骨科固定器械更新快、护理发展相对滞后的挑战。认为根据科室当前的条件,为了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开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设立临床护理路径较为理想。取得一定经验后,可向其他单病种发展,并向多科协作的I临床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6.
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 ,由于合并伤多 ,早期大出血及后期感染 ,常导致高死亡率及致残率[1] 。儿童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 ,创伤更为严重 ,处理难度大 ,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我们从1990 8~ 2 0 0 0 8共收治此类骨折 1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性 6例 ,女性 8例 ;年龄从 4岁 7个月~ 14岁 ,平均 9 5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1例。骨折分类 :按Trunkdy分类[2 ] :Ⅰ型 (碾碎型 :骨盆前后环三处以上骨折 ) 6例 ,Ⅱ型 (不稳定型 :骨盆前后环同时骨折移位 ) 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长期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的程度与原因。方法 15 0例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85例随访 3~ 11.4年 (平均 8.6年 ) ,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片对比 ,分析矫正角度丢失与融合节段选择、侧凸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结果 ,随诊 3~ 7年 39例 ,7~ 9年 17例 ,9年以上 2 9例。丢失 0~ 5°5 1例 (6 0 % ) ,6~ 10° 9例 (10 .6 % ) ,11~ 2 0° 13例 (15 .2 % ) ,2 1~ 30° 9例 (10 .6 % ) ,31°以上 3例 (3.6 % )。丢失角度与断棒、脱钉、断钉、弯钉、融合节段选择有明显关系 ;同年龄、侧弯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优良的内固定器械和融合节段的选择是防止矫正度丢失的关键 ;提高融合技术是减少假关节和矫正度丢失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报道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同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护理。阐述术前牵引、复位的方法,术前做好健康宣教.多给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新的微创治疗方法结合有效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MESS评分在治疗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膝关节脱位伤4例。18例MESS评分≥7.0分,其中13例Ⅰ期截肢,5例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取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8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18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均Ⅰ期或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Ⅰ期行保肢手术,术后肢体均成活,随访0.5~1年,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ESS评分简单、准确,可帮助我们对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处理制定更客观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