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1篇
  免费   961篇
  国内免费   663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899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462篇
内科学   2610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402篇
特种医学   3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09篇
综合类   2263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预防医学   597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525篇
  6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5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快速的静脉全麻药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它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对记忆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干扰。探讨异丙酚对记忆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确定其是否会对患者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全身麻醉的机制。  相似文献   
52.
胆固醇通过分布于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的Niemann—Pick C1样蛋白1摄取,ATP结合盒G5、G8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摄取过程。进入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大多数被乙酰辅酶A,胆固醇转乙酰基酶2酯化,随后通过组装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另一部分胆固醇则以未酯化形式直接进入血循环形成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这些过程受核受体——肝脏X受体的调控。年龄、性别、黏膜屏障和小肠传输速度也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相似文献   
53.
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行官腔镜诊治的10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68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出血39例。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顺利完成宫腔镜下检查及治疗,1例子宫穿孔,保守治愈。手术时间15~60min,(26.8±9.5)min,出血量10~60ml,(30.2±18.3)ml。术后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9例(64.5%),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16.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11.2%),子宫内膜癌2例(1.9%),正常子宫内膜6例(5.6%)。90例(84.1%)术后随访3~12个月,(6.0±3.8)月,其中8例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再次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官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并取活检送病理;官腔镜治疗可以完整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54.
随着妇女平均寿命的延长,绝经后的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旨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的激素替代治疗(HRT)所引发的问题也不断涌现。2002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宣布。妇女健康初始行动(WHI)在健康绝经后妇女中使用雌激素加孕激素的临床试验由于乳腺癌发病相对风险增加26%,且并无总体益处予以提前终止。在上述对HRT弊端新认识的背景下,中医中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走向世界的新契机。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少,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有望替代或补充雌激素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完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5.
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作免疫学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为B细胞淋巴瘤,7例为T细胞淋巴瘤。腹痛和肠梗阻是主要临床表现。用Ann Arbor分期,22例为Ⅰ~Ⅱ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74.1%),T细胞淋巴瘤2例(2/7);12例为Ⅲ~Ⅳ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7例(25.9%),T细胞淋巴瘤5例(5/7);小肠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低于T细胞淋巴瘤(P〈0.05);27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6次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龙)],8例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T细胞淋巴瘤急诊手术率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B细胞淋巴瘤更易达到完全缓解(P〈0.05),累计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P〈0.05)。结论小肠B细胞淋巴瘤Ⅰ和Ⅱ期对手术和化疗效果佳,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腹腔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动脉内介入化疗(stop-flow)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健康雌性幼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血流阻断动脉内介入化疗(SFC组),另一组为单纯腹腔血流阻断(SF组)。应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白介素(IL)-8及ICAM-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亚基在细胞核内表达;测定外周静脉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评价阻断前及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后不同时间段肝脏损伤程度。结果Stop-flow(血流阻断时间为20min)引起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30min时肝脏组织细胞核内NF-κBP65亚基表达升高,IL-8及ICAM-1mRNA转录活性增强,但于再通后3h、6h逐渐减弱。血清ALT及AST于术后48h内轻度升高,并在升高24h后达到高峰(ALT为89.9U/L及93.2U/L,AST为185.5U/L及217.0U/L),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改变表现为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后早期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性伴轻度PMN浸润,肝小叶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述各种改变在SF组及SF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op-flow腹腔血流阻断20min引起的肝脏损害是自限且可逆的,不会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7.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141例胃癌患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 内镜活检对胃癌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6.6%。对肠型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80.6%。而对弥漫型胃癌则分别为82.7%和80.3%,在59例术前诊断为肠型胃癌的病例中,18例(30.5%)在手术标本中呈弥漫性行生长,而在75例术前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病例中,仅6例(8.0%)术后诊断为肠型胃癌,内镜活检对胃癌WHO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87.2%,其中对乳头状/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9%。33.3%和66.7%。结论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阴茎内nNOS神经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胰岛素治疗组于成模后注射胰岛素。7周和12周后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实验,取大鼠阴茎和血浆,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测定血浆NOS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减少;胰岛素治疗后症状缓解;(2)与对照组相比,DM组血浆NOS活性明显增高;DM组血浆NOS活性与病程延长呈负相关;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血浆NOS活性明显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DM组阴茎内nNOS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NOS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加。结论糖尿病性ED阴茎内nNOS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光密度随DM病程的延长而下降;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大鼠ED的出现及阴茎内nNOS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9.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膀胱尿道阴道瘘(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修补复杂性膀胱尿道阴道瘘的经验。方法 膀胱尿道瘘患者4例,膀胱阴道多发瘘1例,均在手术放大镜下用细线行瘘修补,膀胱颈缺损多层缝合或利用阴道壁修补尿道缺损。结果 5例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6~12个月,排尿均通畅。1例膀胱颈全尿道缺损者咳嗽时有轻微尿失禁,余4例无尿失禁、无漏尿,性生活满意。结论 多层缝合膀胱颈缺损可恢复膀胱颈括约肌功能,显微外科技术组织对合好、反应小,有利于尿瘘愈合。  相似文献   
60.
胃癌外科治疗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58年1月至1987年12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胃癌2722例,其中手术2412例(手术率88.6%),切除1720例(切除率71.3%).切除者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34.8%.Ⅰa、Ⅰb、Ⅱ、Ⅲa、Ⅲb及Ⅳ期胃癌切除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0.2%、65.7%、44.8%、23.1%及10.8%.随病期趋晚,生存率逐步降低,且各期间差异显著,说明国际胃癌TNM分期法能较好地体现分期与预后理应具备的一致性.若将全组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则近期组(1984~1987年)5年生存率为41.4%.既往组(1958~1983年)为32.6%.分析还显示5年生存率的提高主要为早、中期病例相对增多所致, 说明早期诊治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近期组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1.2%.比较不同根治切除范围(D_1、D_2及D_3术)对各期胃癌的疗效,提示应根据癌肿的部位、分期及生物学特性来制定每一胃癌病例的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