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8篇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目的 探究稀释碘伏液间断灌洗并负压引流治疗胰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胰瘘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稀释碘伏液间断冲洗加负压引流;对照组24例,常规腹腔置管引流治疗.分析组间胰瘘患者的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式双环乳晕切口与经乳晕切口在多中心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0例多中心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环乳晕切口组与经乳晕切口组各20例。通过对术中和术后相关数据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法组相比经乳晕切口组,切除肿瘤数量较多,肿瘤较大,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后美容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 相比经乳晕切口,改良式双环乳晕切口在处理乳腺不同象限纤维腺瘤、肿瘤(或腺体)较大(多)、经乳晕切口显露困难以及需要术中即刻腺体再塑形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测定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4基因(Pdcd4)的表达,探讨Pdcd4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4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dcd4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dcd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47.2%(P<0.01)。Pdcd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在高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71.4%,中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43.4%,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30.2%,高分化鳞癌中Pdcd4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及低分化癌(P<0.01);中、低分化食管鳞癌中Pdcd4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cd4阳性率在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和N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d4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入科介绍、完善各项检查、床上练习大小便、手术体位练习等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疼痛控制情况和睡眠时间以及对疼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48 h睡眠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对疼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睡眠时间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5.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由护士介导、参与的患侧上肢(患肢)功能锻炼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乳腺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1)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在术前1~3天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进行个体化护理及患肢功能锻炼。结果: 在第一阶段(术后第1~9天)的患肢功能锻炼中,训练组均全部达到预期目标,对照组仅有90%达到预期目标;在第二阶段(术后第10~14天)的患肢功能锻炼中,训练组有98.4%达到预期目标,对照组仅有86.7%达到预期目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训练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由护士实施的个体化护理及功能锻炼使患肢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采取旷置腺体残端与缝合腺体残腔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行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根据术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旷置腺体残端组(42例)和缝闭腺体残腔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硬块吸收时间、切口愈合率、乳房变形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及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腺体残端组硬块吸收时间显著短于缝闭腺体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腺体残端组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缝闭腺体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术后出血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术后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旷置腺体残端能加速硬块吸收,保持很好的乳腺外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丙氨酰(膜)氨肽酶(CD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判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7例,利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D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3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以CD13相对表达量中位数(4.25)为界,将患者分为CD13高表达组(59例)和低表达组(58例)。CD13高表达组CEA≥5μg/L、存在脉管浸润、T分期3~4期、N分期2~3期及病理分级3~4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13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1);KM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高表达(HR=2.125,95%CI:1.256~3.595)是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CD13相对表达量4.22为截点值,预测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灵敏度为75.71%,特异...  相似文献   
68.
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已证实RFA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价值,常用于伴有症状或影响颈部美观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复发性甲状腺癌、原发性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指南共识。文章介绍了RFA的原理、基本技术,临床应用现况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维护期间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留置PICC导管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实行集束化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患者PICC带管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维护期间实行集束化护理效果是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效果,优势显著,同时降低了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应用上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为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臂淋巴回流,减轻上臂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的40侧腋区及近侧上臂区进行解剖,观察腋区各组淋巴结的数量、位置及近侧上臂浅表淋巴回流与腋区淋巴结、腋静脉三者的关系。结果外侧群淋巴结数目为(3±1.3)个,肩胛下群淋巴结数目为(4±1.8)个,胸肌群淋巴结数目为(4±1.1)个,中央群淋巴结数目为(5±1.3)个,尖群淋巴结数目为(2±1.3)个,上臂浅层淋巴管有分支汇入贵要静脉12例(30.0%),至腋窝主要汇入外侧群淋巴结25例(62.5%),中央群淋巴结13例(32.5%);并有分支直接汇入液静脉20例(50.0%)。结论ALND和SLNB术中保留反向淋巴作图淋巴管及淋巴结可有效保障上臂淋巴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