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与前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前炎细胞因子释放在危重病患者继发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98例入住综合 ICU(GICU)的患者均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评分 ;抽取入院 <2 4、4 8和 12 0小时的静脉血 ,检测肌钙蛋白 I(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白介素 1β(IL 1β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本组患者继发性心肌损伤发生率为 2 1.4 %。APACHE 评分心肌损伤组为 (18.9± 6 .8)分 ,高于非心肌损伤组 (12 .7± 8.9)分 ,P<0 .0 1。心肌损伤组血清 CTn I呈持续增高 ,无明显高峰 ;血清 CTn I与前炎细胞因子的曲线走势非常相似 ,显示有一定的相关性。生存组与死亡组间 CTn I与前炎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 CK MB相比 ,CTn I对心肌损伤判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更高。结论 :急性心肌损伤的发生与前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2.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胸腔内留置持续引流并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口腔表现的重视。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5月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经鉴别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类疾病后,做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凝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口腔梅毒是梅毒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台畸型。方法 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 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 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为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就其临床疗效、毒副作用等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在减轻骨髓抑制、心脏毒性,改善KPS评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6.
血管外肺水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管外肺水的比较,探讨血管外肺水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中心静脉压(CVP)值将患者分为二组:心源性呼吸困难组(Ⅰ)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Ⅱ)。入住ICU24h内行PiCCO监测,获取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l)、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等参数。比较二组间EVLW的差异。结果 1.二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血白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2.CO、CI,1组显著低于Ⅱ组;3.CVP、EVLW、ITBV、GEDV,1组显著高于Ⅱ组;4.1组EVLW增加与CVP升高呈正相关,与年龄、APACHEⅡ评分、血白蛋白浓度、CO、CI、GEDV均无关。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EVLW增加与CVP升高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Alb)浓度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心源性肺水肿是一种高压性水肿;EVLW可以用于鉴别肺水肿类型,用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7.
杨光  姜洪心  王彬 《临床荟萃》2008,23(22):1656-1657
目前肺癌在全球范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已是Ⅲ期或Ⅳ期,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化疗已成为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紫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1]。胰岛素治疗是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早期使用的方法,分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市立医院对5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其并发症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05年9月对糖尿病初发患者和血糖控制较差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51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男36例,女15例,年龄25~72岁,平均51.4岁。病程1~20年。选用MiniMed 507 C胰岛素泵,并选择需用胰岛素治疗并有一定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9.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女性患者,包括乳腺恶性病变44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6例,导管原位癌4例);良性病变36例(纤维腺瘤20例,炎性病变5例,小叶增生11例)。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横断位T1WI加频谱特异式脂肪抑制(SPIR)、常规横断位T2W加SPIR扫描技术,均行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31、20.2、51.6,P<0.001)。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68.2%(30/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2.5%(58/80);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72.7%(32/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5%(60/80);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诊断的敏感性86.4%(38/44),特异性88.9%(32/36),准确性87.5%(70/80);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95.4%(42/44),特异性94.4%(34/36),准确性95%(76/80)。结论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作用,三者结合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强力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96例非淋茵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强力霉素组、阿奇霉素联合强力霉素联舍组,每组32例,疗程结束后2周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转阴率。【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31/32),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的87.50%(28/32)和强力霉素组的90.63%(29/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T感染、UU感染、两者混合感染转阴率分别达到94.12%(16/17)、90.0%(9/10)和10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及强力霉素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强力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