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68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3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2.
93.
慢性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 3个月,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60 mL/min/1.73 m2)超过3个月。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研究发现,慢性肾病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牙周病亦可增加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与严重程度,且与后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牙周病诱发或加重慢性肾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牙周致病菌、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等途径有关。文章就近年关于牙周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可能的关联机制以及牙周治疗对慢性肾病预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罗娟  梁洁  胡爱云  刘学恒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7):660-662,665
目的:观察纳米金刚石作为改性功能填料加入到高分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中,对义齿粘附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配方的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义齿粘附剂中,观察其粘接抗张强度的变化,同时优选出纳米金刚石的最佳配方产物,浸泡在人工唾液后粘接性能的改变。结果:添加比例为0.05wt%、0.1wt%,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均明显提高,添加比例为0.1wt%时提高最为明显;纳米金刚石偶联剂改性后反而降低粘附剂强度;0.1wt%组浸泡人工唾液20min粘接抗张强度提高最明显。结论:适当比例的纳米金刚石能增加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浸泡唾液一定时间后能改善其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股骨扩髓髓内钉(RIN)和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RIN内固定(25例)和LCP内固定(25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8周骨痂面积、功能评价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RIN组11~28个月、LCP组10~32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Flynn功能评价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N组手术时间较LCP组长、切口长度较LCP组短、术后第8周骨痂面积比LCP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N与LCP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RIN组术后骨痂形成较多,骨折愈合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接受经皮RFA的肝肿瘤患者(82个病灶),其中36例术前接受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资料,分析病灶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2个月内病灶完全坏死区呈等或稍短T1短T2信号,偶呈稍长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2个月后完全坏死区呈短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残存病灶呈长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复发病灶消融区范围较前增大,呈长T2信号。富血供病灶动脉期可见厚薄不均、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乏血供病灶消融区边缘不光整。结论肝肿瘤RFA术后具有特征性MRI表现,能有效判断肿瘤残存和(或)复发,对于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医学科技创新活动要在《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的要求下开展,而医学科技伦理治理面临的挑战也亟须得到重视。建设独立、专业的区域医学科技伦理中心有其必要性、其职责与运行保障要素也应明确,一方面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并确保遵循伦理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监管与技术服务并重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石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和66例术前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术后胆道残石的发生率和胆道阴性探查率。结果 发现在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中,术前MRCP检查的阴性率为23%,术后残石率为1.5%,胆道阴性探查率为0;而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残石率为9.1%,胆道阴性探查率为18.2%。结论术前MRCP检查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还可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介导下两种穿刺路径对于肝肾包膜下囊肿的抽液疗效。方法将129例肝肾包膜下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吸术。改良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偏心侧靠近肝肾实质处,传统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中心处,比较两组的囊液抽吸率及安全性。结果改良组63例,抽吸完全56例(56/63,88.89%),7例有残液,残液量13~34ml,抽吸率为78.3%~100%。传统组66例,抽吸完全51例(51/66,77.27%),15例有残液,残液量18~57ml,抽吸率为60.8%~100%。改良组囊液抽吸完全例数及抽吸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操作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传统组中3例行抽液时针尖脱落在外,无法进行硬化治疗。结论改良的穿刺路径更适用于肝肾包膜下囊肿,对于抽吸更多的囊液及进一步硬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