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0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233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833篇
预防医学   39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40篇
中国医学   965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60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①伤后48h,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1周时损伤处视神经出现溃变,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形态改变不明显;2周时神经纤维轴束间空泡样改变,局灶性坏死,RGCs核固缩和细胞数量减少。术后3月,视神经损伤部位直径缩小,形成胶质疤痕,RGCs数量明显减少,核固缩细胞增多。②RGCs数量于术后48h、1周、2周、1月和3月分别比正常对照组低3.35%、13.23%、19.74%、23.20%、29.28%。③视网膜细胞在48h内出现凋亡。结论: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从节细胞、中间神经元、感光细胞的次序依次递减。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时间呈相关性。RGCs数量在48h至1周时下降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42.
小檗碱预防脂多糖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 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②小檗碱组:用5 g/L中性硫酸小檗碱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 ③ 脂多糖(LPS)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①;④小檗碱防治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②。腹腔注射后2 h和10 h去眼球取血,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另于腹腔注射后24 h取肝组织标本,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 结果: LPS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低于LPS组(P<0.05)。腹腔注射LPS后2 h,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防治组。组织学检查发现,LPS组小鼠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窦充血;电镜下可见,肝细胞核溶解、部分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LPS组。此外,LPS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低于LPS组(P<0.05),但小檗碱防治组肝组织中SOD活性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小檗碱可以减轻LPS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LPS诱导的TNF-α释放,减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湖南汉族人群HLA-DR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对93例湖南汉族鼻咽癌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作HLA-DRB1、-DRB3、-DRB4、-DRB5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分布的差异。 结果: NPC组DRB1*1101明显低于对照组,DRB1*0801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均无显著(Pc>0.05)。 结论: 湖南汉族人群HLA-DR位点与鼻咽癌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5表达为25.2%;受角膜或沸波醇酯(PDB)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56.8%和80.9%;受角膜和沸波醇酯共同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为70.2%;受异体角膜激活后,CD4和CD8 T淋巴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67.3%和52.3%。结论: 异体角膜组织体外能够刺激人外周T细胞CD25表达和T细胞活化,CD4 T细胞比CD8 T细胞活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和解析HCV NS3基因诱发不死化人肝细胞癌化的机制准备了条件。方法:将含HCV全长基因的pBRTM/HCV1-3011质粒转化感受态菌JM109并扩增;提取pBRTM/HCV1-3011质粒;从pBRTM/HCV1-3011质粒中PCR扩增出HCV NS3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再与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以得到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最后限制性酶切鉴定HCV NS3表达载体。结果:从pBRTM/HCV1-3011质粒中扩增出的HCV NS3片段大小正确,经测序证明其碱基序列为编码目的基因的正确序列;凝胶电泳结果证明已将此片段克隆到pcDNA3.1/NS3内。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CV NS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不同气味(苹果、香水、樟脑)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的CREB(pCREB)的影响。方法:让小鼠在不同气味的环境下生活14d,在第7d开始方形水迷宫训练,3d后进行测试,连续测试5d。测试完后断髓处死动物,取出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pCREB和CREB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樟脑组和香水组水迷宫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错误次数增多(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鼠海马CREB的磷酸化水平大大降低(P<0.05),但对CRE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苹果组与对照组比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樟脑气味和香水气味对小鼠记忆能力有负面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REB磷酸化水平而实现的。苹果气味对小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7.
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 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AS组 ) ,分别于实验的第 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 :随时间延长 ,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 ,晚期则明显缩小。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 (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 (EELA)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IELA和EELA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家兔AS病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且在斑块形成时伴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的同时扩张 ,管腔狭窄与否主要与IELA和EELA相关。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48.
以湿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nm的羟基磷灰石粉体,并采用超声分散,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酸溶的胶原稀溶液中。测试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在胶原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与体系的pH值以及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的相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TLR4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α-MSH拮抗LP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LPS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和给予α-MSH后对CD14和TLR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静息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只表达少量的CD14和TLR4 mRNA,给予LPS刺激后6 h,两者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其表达量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增加维持在高水平,24 h达到峰值,在48 h CD14 mRNA的表达降到正常水平,而TLR4 mRNA的表达仍然维持在高水平。在LPS刺激的同时给予α-MSH,CD14和TLR4 mRNA的表达则明显低于LPS组(P<0.05),而且α-MSH这种效应与其使用浓度有关,0.1 nmol/L α-MSH不影响LPS诱导的CD14和TLR4 mRNA的表达,而当α-MSH的浓度达到1、10、100 nmol/L则能显著影响CD14和TLR4 mRNA的表达(P<0.05),但各个浓度组之间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α-MSH抗LPS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LP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受体CD14和TLR4 mRNA的表达有关,从而干扰LPS跨膜信号转导,阻碍巨噬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雌性大鼠行去势后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海马结构蛋白激酶C ( proteinkinaseC ,PKC)阳性细胞的变化 ,通过该模型研究绝经期后女性情绪烦躁、记忆下降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 3个月组和去势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3个月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结构PKC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PKC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托和齿状回的颗粒层 ,其中齿状回内的阳性细胞较下托的多。去势 3个月组与对照组相比 ,齿状回内的PKC阳性细胞没有显著性减少 (P >0 .0 5 ) ,下托PKC阳性细胞显著减少 (P <0 .0 5 ) ;雌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下托细胞数量有所减少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海马结构下托PKC阳性细胞的减少可能在绝经后女性情绪烦躁、记忆下降等症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