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584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86篇
综合类   784篇
预防医学   81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1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作用,探讨DBS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疗效及术中靶点的确定。方法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底核(STN)和丘脑腹中间核(Vim)慢性电刺激术对4例PD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例DBS于STN、1例DBS于Vim。结果3例STN术中刺激发现,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1例Vim术中刺激发现,患者的震颤和运动缓慢得以改善。4例PD患者经过1~3次的调试,4~6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不如短期疗效,但仍较术前有较大改善,通过调节程控参数,可以达到满意。其运动部分(UPDRS)评分,术后改善率43%~48%之间。1例合并上肢疼痛患者经3次调试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2年后取出埋藏电极。4例患者均没有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STN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Vim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和运动缓慢。DBS是治疗PD双侧症状的优选方法,其可逆性对患者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3GCR-E.coli)、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3GCR-KP)等细菌耐药数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细菌耐药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014-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MRSA、CRPA和CRAB、3GCR-E.coli、3GCR-KP等耐药率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 (1,1)模型。用后验差比C值和小误差概率P值评估模型精度,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并用2019-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模型对2021-2023年的耐药率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GM (1,1)模型对MRSA、CRPA、CRAB、3GCR-E.coli和3GCR-KP等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3年其耐药率分别可降低至23.9%、15.2%、50.2%、43.8%、26.1%。结论 全国针对细菌耐药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GM (1,1)模型对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可在细菌耐药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吴越  李伟莉 《陕西中医》2023,(5):626-628
复发性流产是指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约有4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尚未明确病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在特定的时间内允许胚囊定位、黏附并穿入内膜,诱导内膜基质发生改变的状态。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主要归因于多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过薄、形态欠佳、回声不均、血供不足、宫腔粘连等。从中医角度而言,复发性流产主要与脾肾亏虚、肾虚血瘀有关,肾虚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虚证的产生与先天、饮食、房劳起居以及宫腔操作有关,故从肾论治,应虚实兼顾,治以补肾固冲、益气养血化瘀。孕前应有整体观念,滋补胞膜。孕后应培本孕胎,保证胎儿在母体内良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病态性肥胖合并腹壁疝病人行同期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和腹壁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减重代谢外科中心和芜湖市南陵县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同期行LSG+腹壁疝修补术的7例病态性肥胖合并腹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BMI为38.2(33.5~42.2),疝环缺损最大径为5(2~8)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行LSG+腹腔内补片置入术(IPOM),1例行LSG+开放肌后间隙补片修补术(Sublay)。手术时间为150(120~170)min。术后未发生胃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病人出现腹壁血清肿。随访10(7~35)个月,均未出现迟发性胃漏、迟发性补片感染及腹壁疝复发等并发症,BMI下降7.7(4.3~22),体重下降30(20~43)kg。结论 对于合并中等大小切口疝的病态性肥胖(BMI 35~43)病人,同期行LSG和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社会参与度与老年抑郁之间关系。方法 在2020年6月至8月间选择安徽省合肥市4个社区的632名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久坐行为自评问卷、社会活动参与频率问卷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社会参与度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社区老年人每天久坐行为时间为(6.88±1.98)h,社会参与度得分为(15.53±3.79)分,抑郁的检出率为11.6%;社区老年人抑郁与久坐行为呈现正相关,与社会参与度呈现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社会人口学等变量后,久坐行为是抑郁的危险性因素[OR=2.029,95%CI(1.689~2.439);P<0.001];社会参与度是社区老年人抑郁的保护性因素[OR=0.795,95%CI(0.721~0.877);P<0.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水平普遍较高,久坐行为及社会参与度是老年人抑郁患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卫生保健人员可通过干预老年人群的久坐时长,鼓励老年人群多参与社会交往频率从而减少抑郁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骨质疏松明显相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现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综述如下:1外固定支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支架不破坏骨折端血运,能维持对骨折断端的挤压。缺点  相似文献   
37.
何妍  朱海娟  余骏马 《安徽医学》2023,44(1):113-116
椎管内麻醉因其完善的麻醉效果、无需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母婴并发症少而成为常规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头痛和腰背痛是椎管内麻醉的两种相关并发症,产妇因妊娠改变而成为头痛和腰背痛的高危人群,应得到临床医生更多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和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应对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8.
丁煜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学》2023,44(9):1017-1020
目的 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用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UWF CFP)检查。采用全域扫频OCTA和FFA分别检查受试者视网膜,并分析两者对视网膜微血管瘤(MA)、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全域扫频OCTA中MA、RNV、NPAs、IRMA、DME的检出率与F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域扫频OCTA与FFA对DR的筛查、诊断、分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 全域扫频OCTA在DR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DR无创性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9.
董娴  张慧  汪家安 《安徽医学》2023,44(5):566-569
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静滴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9月入住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控室(NICU)的40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纳入患儿20例;对照组仅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纳入患儿2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压平均压)、机械通气期间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治疗时间指标(痰液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第1、2、3天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PaCO2、OI、pH)优于对照组(P<0.05),痰液消失时间、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期间的呼吸机参数(PIP、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期间平均心率、...  相似文献   
40.
王慧茹  刘会兰 《安徽医学》2023,44(8):883-886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延长和生存期降低等,还会因反复输血增加输血安全问题。本文就PTR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探讨免疫因素导致的PTR和相应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以期对解决PTR困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