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0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较多,在国内外不同的人群中的得出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本文在安徽省人群中研究二者相关性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不同亚组间的关系。方法左室流出道梗阻是影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根据是否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把患者组分为两亚组。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94名HCM患者和120名对照者AGTM235T多态性。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构成比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没有显著性(X^2=0.29,0.24,P〉0.05),患者组亚组之间基因型构成比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没有显著性(X^2=0.28,0.15,P〉0.05)。结论AGTM235T多态性与HCM的发病和是否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无关。  相似文献   
72.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心衰组(106例)和对照组(32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各组血浆BNP(ng·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与超声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1)。房颤组血浆BNP水平(929.65±240.60)ng·L^-1,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465.98±169.28)ng·L^-1。(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0例(1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巩膜下咬切术或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并进行连续、全程及早期正确、科学的护理.结果 术后80例(140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视力达到1.0者2例,眼压<10 mm Hg(1 mm Hg=0.133 kPa)、视力>0.2者34例,眼压10 ~20 mm Hg、视力0.3 ~0.6者44例.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全程护理,配合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4.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食管多平面超声探头对46例心脏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患者术中行心外膜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心内结构和各瓣膜功能、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无残余分流等信息.结果 46例患者术中心外膜超声表现异常12例(占26.1%).15例瓣膜成形术中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因瓣膜反流显著而改为瓣膜置换;31例瓣膜置换术中1例发现瓣周漏,3例术中发现左心耳部位血栓,1例术中发现合并卵圆孔未闭,5例超声提示低心排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结论 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具有图像显示清晰、切面选择方便、迅速的特点,是评价心外科瓣膜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2016年住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93例,按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程度分为3组,无狭窄组32例,狭窄程度<50%(1%~49%)组30例,狭窄程度≥50%(50%~100%)组31例。比较各组单核细胞、MHR值。结果无狭窄组、狭窄程度<50%组和狭窄程度≥50%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 17±1. 00)×10~9/L、(6. 09±1. 49)×10~9/L、(6. 87±1. 4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2. 94±0. 65)×10~9/L、(3. 65±1. 21)×10~9/L、(4. 15±1. 1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 71±0. 42)×10~9/L、(1. 79±0. 49)×10~9/L、(2. 03±0. 57)×10~9/L,单核细胞分别为(0. 32±0. 08)×10~9/L、(0. 43±0. 13)×10~9/L、(0. 44±0. 10)×10~9/L,MHR值分别为0. 25±0. 08、0. 35±0. 15、0. 40±0. 12,HDL-C分别为(1. 38±0. 36)×10~9/L、(1. 31±0. 32)×10~9/L、(1. 12±0. 22)×10~9/L,男性比例分别为68. 75%、56. 67%、90. 3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0、0. 033、0. 000、0. 000、0. 003、0. 012)。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相比,单核细胞对血脂的吞噬能力增强。结论炎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具有相关性,单核细胞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发展,MHR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中成药》2019,(1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软胶囊,疗程8周。然后,检测临床疗效,血压及其变异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反应蛋白(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及Hcy、HGF、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内中膜厚度显著减少(P0.05),但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降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HGF、CRP水平,减少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有ST-T改变的心脏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心脏神经症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安慰剂组、稳心颗粒组、联合组(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每组均30例.观察服药4周末和8周末,3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的得分,以及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12个月后的患者SF-36量表得分和ST-T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4周后联合组、稳心颗粒组和安慰剂组的HAMA-14和HAMD-24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第8周末比较显示,联合组HAMA-14和HAMD-24得分显著低于稳心颗粒组与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12个月后的SF-36得分显示联合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联合组患者随访结果显示第8周末和第12月末的ST-T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心脏神经症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长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ST-T改变的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棉子酚(Gossypol)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Gossypol高、低剂量组(40、20 mg/L).采用Langendorff法造模,检测Gossypol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心脏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生成量,从氧化应激反应、JNK/p38 MAPK信号通路方面探讨Gossypol对早期MI/R的保护机制.结果 各组Gossypol均可显著改善MI/R大鼠的心功能,减少AST、LDH释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产生,减少再灌注的心肌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生成量.机制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阻断JNK/p38 MAPK信号通路途径的激活缓解心脏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损伤.结论 Gossypol对MI/R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氧化应激反应及阻断JNK/p38 MAPK信号通路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越来越多,现普遍接受的是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Hcy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人体内Hcy的代谢需要叶酸、维生素B_6和维生素B_(12)等B族维生素的调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及低叶酸可通过Hcy及非Hcy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适当补充叶酸可延缓或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