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7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29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0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脂类代谢调控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50μmol/L)处理HepG2细胞,诱导细胞脂肪变性体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TAM (5~20μmol/L)干预72 h;采用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HepG2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肉酯软脂酰基转移酶(CPT1)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的表达;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在干预72 h后,模型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6.53±0.17) mg/100 mg蛋白质,在5μmol/L TAM处理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7.77±0.05) mg/100mg蛋白质,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10μmol/L和20μmol/L TAM处理组较模型组分别增加了31%[(21.57±0.16) mg/100 mg蛋白质]和44%[(23.82±0.44) mg/100 mg蛋白质],(P<0.05);TAM上调细胞内SREBP-1c、FAS、SCD和MTP蛋白表达,但并不改变CPT1蛋白表达;TAM在5~20μmol/L范围内不影响HepG2细胞活性。结论 TAM可促进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REBP-1c及其下游基因,如FAS和SCD的表达而增加了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对现阶段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安全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和患者等提供合理选择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对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死亡率,伤残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这一类别研究报告的不良反应较多,多数与合并使用的放化疗和移植前的预处理有关;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易出现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常用于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化疗后的支持,此时虽然仍会出现一些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但不会出现 GVHD。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尝试治疗一些肝脏和缺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报道相对较少。②无论是自体还是异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临床试验中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和致瘤性报道,无 GVHD 报告。临床上见到的不良反应多数较轻微,短暂发热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偶有报道,有些不良反应与注射途径和部位有关。③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均表明有畸胎瘤的形成,尚未有关于直接用胚胎干细胞进行临床研究的报道。④神经干细胞移植多见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致瘤性报道。⑤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肛周瘘,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致瘤性报道。⑥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目前多数仍为方法的研究,无临床文献报道。动物实验表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其后代会发生肿瘤,同时诱导过程中反转录病毒的使用对安全性的影响仍需研究。
  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最早、研究最为深入和广泛,间充质干细胞是继造血干细胞之后临床应用研究最多的一类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目前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因其致瘤性等安全问题,目前还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试验报到很少。从目前文献看,自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移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由于目前多数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试验阶段,病例数不多,特别是干细胞不似普通药品或生物制品,各项研究采用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不尽相同,一项研究的数据不一定能全面反应所有同类干细胞的安全性,因此,干细胞的安全性需要随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分别给予一HSP家系父子2人行UC-MSC鞘内注射治疗,两个疗程,每次1×106 cells/K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标准(MA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第一疗程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人MAS分级、ICARS及ADL评分均降低,两人行走站立稳定性及言语流利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1个月与该疗程治疗前比较,2人ICARS及ADL评分降低,儿子肌张力进一步降低,父亲双上肢共济失调减轻。2人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0个月,父、子俩分别于第二疗程治疗结束7个月及8个月后,症状继续加重。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54.
背景 全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靶点,而这些又恰恰是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机制中的重要成分或结构,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进而对学习记忆功能产生广泛而多样的作用. 目的 推进对全麻药物麻醉机理的认识. 内容 分析全麻药物对大脑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趋向 为临床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术中知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观察辐射对高尔基体形态的影响,确定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受照细胞高尔基体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放射损伤细胞中高尔基体弥散现象并统计弥散面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分析细胞存活率,同时对高尔基体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高尔基体的弥散面积增加,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VND3207能减轻γ射线对高尔基体的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在抑制不同剂量照射后可使高尔基体弥散面积增加;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4 Gy γ线照射后G2/M期阻滞峰值约出现在12 h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NA损伤引起的G2/M期阻滞也在12 h后解除;而高尔基体弥散在细胞周期阻滞解除后12和24 h仍然存在;平板克隆结果显示,VND3207促进了受照细胞的存活。结论放射损伤能引起剂量依赖性高尔基体弥散效应,且这种弥散与DNA损伤诱导的周期阻滞无关,VND3207对放射损伤引起的高尔基体弥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受照细胞受到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56.
王治东  袁勇  王琪  周钢桥 《军事医学》2016,(10):839-842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中,对事故人员进行分类诊断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大大提高救援效率。生物剂量估算技术是目前判断外照射放射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生物剂量估算技术进行受照人员的分类诊断,对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的高效、有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现有生物剂量估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分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寻找在乙肝病毒 X 蛋白(HBx)诱发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 CDC4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介导因子。方法利用基于质量亏损的准等重二甲基标记(pIDL)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 CDC42基因敲除前后HBx 转基因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结果与结论共定量到3409个蛋白,筛选出220个差异蛋白,通过 GO 分析发现与细胞骨架组织相关的 palladin、成蛋白样亚家族1(formin-like 1,FMNL1)和角蛋白-19均发生显著下调。该研究为 CDC42在 HBx 介导 Huh7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58.
郭晶  荣振  肖瑞  王升启 《军事医学》2016,(7):602-605
目的:对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血清指纹谱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正常人血清为例,银胶溶液为活性基底,分别检测不同血清用量(2.5~500μl)、不同孵育时间(10~30 min)、不同孵育温度(4℃、室温、37℃)及不同血清处理方法(萃取、去蛋白)的增强拉曼信号。结果及结论血清用量不宜超过50μl,与增强基底材料的比例1∶1到5∶1均适宜;孵育时间在10~30 min均可;孵育温度为4℃、室温、37℃均可;血清直接与增强基底混合信号效果极强,进行萃取和去蛋白处理后,拉曼信号会减弱。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前胱天蛋白酶( procaspase)-3激活剂SM-1体内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体外MTT法测定SM-1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SM-1对BGC-823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测定SM-1对胱天蛋白酶( caspase)-3蛋白和pro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价SM-1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SM-1体外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SM-1暴露48 h 后, caspase-3蛋白和 procaspase-3 mRNA 表达水平增加;在300 mg/kg剂量下,SM-1对BGC-823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到56.3%( P<0.05)。结论 SM-1体内外对BGC-823细胞及皮下移植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激活procaspase-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建立一种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实现7种腹泻病毒,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Ⅰ型诺如病毒、Ⅱ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 选择7种病毒特异性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与探针,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多重实时荧光PCR(RT-PCR)扩增产物与带有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经洗涤、化学发光检测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RT-PCR体系、杂交条件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 研制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体外转录RNA参考品的最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检测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2.1%、符合率为95.1%.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腹泻病毒检测方法,此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和鉴别7种腹泻病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