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不同细胞或者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基因的差异性表达(differential display)。这些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了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基因表达的改变正是处于控制生物学调节机制的中心位置。对于肿瘤来说,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的相互作用,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也决定了肿瘤的多样性表型。目前分离并且克隆差异性表达基因成为了功能性基因研究的热点。对肿瘤差异基因的分离克隆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且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有效预防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经典方法有:差异显示技术(DD-PCR)、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性差异显示技术(RDA—PCR),  相似文献   
2.
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鄄naseinsertdomainingreceptor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8.18%和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1.19%和52.74%(P<0.01);MVD高密度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7.27%,显著低于低密度组52.74%(P<0.01)。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MVD、VEGF、KDR顺序逐渐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pTNM分期仍是预测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但VEGF、KDR表达水平,MVD也是判断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VEGF、KDR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其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越短。结论:肺癌中VEGF、KDR基因的表达异常及MVD的增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肺癌中VEGF、KDR基因表达水平及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巢式RT PCR技术的敏感性达 10 -6。术前 10例患者外周血、7例患者骨髓检测到肺癌微转移。手术取 119枚淋巴结中 6 5枚检测到肺癌微转移。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4 .6 %、32 .3%、2 2 .6 % ,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 .0 5 )。结论 :RT PCR法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 ;MUC1基因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p44/42 MAP 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phospho-p44/42 MAP 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9981(缺失nm23-H1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转染了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株)、L9981-PLXSN(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以及p44/42 MAP 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结果 L9981-nm23-H1细胞株中磷酸化ERK1/2的水平,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PLXSN细胞株(P<0.0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1/2水平和ERK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H1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1/2的转录表达和ERK1/2的活性.推测nm23-H1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完全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最好方法。但是,仅有约1/3的肺癌适合于外科治疗,另2/3的肺癌由于伴有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器官而被视为不可手术。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使得肺切除合并受侵的左心房、胸主动脉、上腔静脉和肺动脉的整块切除成为可能。这些过去被视为外科禁忌证和无治愈希望的局部晚期肺癌,不但获得肿瘤完全切除、无肿瘤复发转移,而且获得长期生存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DR(kinase domaimcontaining recepto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DR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86.37±10.90)中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45.15±21.97)和肺良性病变组织(20.02±11.60),P<0.0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P<0.05;KDR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P<0.01,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52.74%),P<0.05。结论:KDR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可作为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是一到两个关键基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侵袭和转移[1] 。转移抑制基因 (metastasissuppressorgenes)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调控异常 ,最终导致肿瘤转移。nm2 3 H1基因已被证明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并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我们的早期研究表明 ,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和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的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而且nm2 3 H1基因缺失的肺癌常伴有一些肿瘤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异常[2~…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肿瘤心理学”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1] 。目前对肺癌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肺癌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导致的患者心理异常 ;第二 ,肺癌患者 ,尤其是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 ,肺癌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及其对肺癌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此外 ,随着现代核酸分子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肿瘤易感人群筛查对肿瘤高发家族带来的心理问题及社会伦理学问题等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2 ] 。本…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GSTs可能参与机体致癌物的解毒反应,如保护个体免受吸烟的损害,因此GS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是否患癌的易感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STT1基因多念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者152例的GSTT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并评价其与吸烟和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GSTT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7%(82/150)和38.2%(58/152).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1.681,95%CI=1,009~2.803,P=0.046);②GSTT1(-)基因型患肺鳞癌(OR=2.969.95%CI=1.511~5.834。P=0.002)及肺腺癌(OR=2.095.95%CI=1.060~4.140,P=0.033)的风险性明显增加;③吸烟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051倍;①GSTT1(-)基因型者中,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3.885倍;⑤吸烟≥20包年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296倍。结论①(GSTT1(-)基因型增加四川汉族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性.特别是增加患肺鳞癌的风险;②GSTT1(-)基因型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吸烟量越大且为GSTT1(-)基因型者则患肺癌的风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其血管形成能够控制其生长和转移.胶原ⅩⅧ/内皮抑素(collagen ⅩⅧ/endostatin)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长抑制剂之一.本研究拟探讨内皮抑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的转录表达.结果①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0.872±0.071)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0.717±0.073)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0.611±0.026)(P<0.001),癌旁肺组织亦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②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 TNM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而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均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存在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的升高,这种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因而有助于预测肺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