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电阻应变式传感器(RSS)在不同下肢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患者9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组79例、股骨干骨折组15例、股骨颈骨折组5例。患者均在牵引床上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使用RSS测量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及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前后血色素变化及输血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长髓内钉、短髓内钉、空心钉)的术中牵引力和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长髓内钉固定患者和短髓内钉固定患者时下肢旋转角度。结果 3组不同骨折类型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不同骨折类型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患者牵引总时长、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2.
李林霞  方诗元  谢凯 《安徽医药》2020,24(7):1343-1345
目的观察临床上将快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l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 6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ERAS组和常规组, ERAS组围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优化术式,强调镇痛,早期康复锻炼;常规护理组予以外科病房一般常规护理及常规术式等。结果 ERAS组在肺部感染、褥疮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优于常规组( P=0.047); ERAS组髋关节 Harris评分( 30.1±6.5)分、 VAS评分( 2.7±0.5)分;常规组髋关节 Harris评分(43.6±5.2)分、 VAS评分( 4.8±0.9)分。 ERAS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康复过程中, ERAS模式效果好,具有降低髋部骨折病人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优势,同时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创伤后丹毒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34例,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垂直于丹毒区域,以照射强度为最大功率60%,每日2次,持续照射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日,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第5日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前住院日及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治疗前异常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第5日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日,从而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46例。依据后外侧平台塌陷的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17例(A组),外侧腓骨小头截骨联合后内侧入路8例(B组),后内侧倒"L"入路21例(C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平均时间16个月;三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B组出现1例腓总神经损伤,3周后恢复,1例腓骨截骨处出现不愈合;术后12个月Rasmussen评分为16.3分(范围:14~18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88.6分(范围:85~94分),优3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本组终末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20°,平均115.5°。术后即刻和终末随访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依据后外侧塌陷骨块的中心点位置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后外侧塌陷的骨块往往是影响内侧平台劈裂骨块复位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7.
庞益群  吴亚玲  李蒙  李磊 《西部医学》2023,35(4):533-537+542
目的 探讨C型臂透视与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成像系统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45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C型臂透视辅助内固定患者25例(C型臂透视组)及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成像系统辅助内固定患者20例(三维成像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Pauwels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置入次数、术中透续时间、透视次数、后上方螺钉穿出例数、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等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三维成像组比较,C型臂透视组导针置入次数多、透视时间长、透视次数多、末次随访VAS评分高,后上方螺钉穿出发生率高,而三维成像组手术时间、患者透视次数大于C型臂透视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均骨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三维成像辅助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置钉精确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医师接触射线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且相较于C型臂透视辅助可能使患者吸收更多的X线辐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名TPF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和自媒体(微信)远程康复指导,对照组仅接受骨科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疼痛和肿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不稳定和跛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TPF患者术后远期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C臂X线机不同投射角度透视图像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模型后上方in-out-in(IOI)螺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取6个Synbone股骨近端人工骨标准模型,模拟股骨颈骨折经皮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向股骨颈内分别置入3枚2.5 mm的导针,其中后上方的那枚导针设计成IOI状态。使用C臂X线机,观察以下不同投射角度X线透视图像上股骨颈后上方的IOI导针穿出皮质的情况:(1)标准正侧位和轴位透视;(2)动态旋转手术床透视;(3)C臂X线机顺序旋转透视。结果 (1)6个模型的标准正侧位透视图像均显示置入的3枚导针完全位于股骨颈内,未见穿破皮质;股骨颈轴位透视均可见后上方IOI导针明显穿出皮质。(2)逆时针旋转手术床与水平面约20°时透视可发现IOI导针穿出皮质。(3)C臂X线机影像增强器顺时针旋转40°时,可清晰观察到IOI导针穿破了皮质,在股骨颈内呈现IOI状态。结论 C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图像在评估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后上方的IOI螺钉时存在假象,而使用40°顺时针旋转透视的图像可清晰显示股骨颈后上方IOI螺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