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脉压变异度(PPV)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64例,年龄0.5~3岁,ASA Ⅱ-Ⅲ级。随机将患儿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32例。G组以PPV为指导,根据GDFT方案进行液体管理,C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记录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手术结束(T3)的MAP、CVP、PPV、Lac值、TNF-α、IL-6浓度。记录术中输注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多巴胺使用率以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G组输注晶体液量显著少于C组(P<0.05),而输注胶体液量显著多于C组(P<0.05)。两组术中输注液体总量、出血量、尿量与多巴胺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刻,G组PPV、TNF-α、IL-6显著低于C组(P<0.05),而两组间MAP、CVP、Lac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而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V指导的GDFT可以应用于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能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炎症因子IL-6、TNF-α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对术后转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各类生活事件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硬化患者(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两组入选对象发病前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结果:137例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前1年有129例遭遇了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4.2%,而对照组分别为45例和32.8%,前者遭遇例数和遭遇率明显高于后者(F=48.765,P&;lt;0.001)。脑梗死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4.26&;#177;1.02)件/年、正性生活事件频度(0.92&;#177;0.25)件/年、负性生活事件频度(3.68&;#177;0.94)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26.52&;#177;7.05)、正性生活事件紧张值(3.17&;#177;0.83)、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21.68&;#177;7.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19-4.272,P&;lt;0.05-0.01)。男性脑梗死患者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t=2.379和2.031,P均&;lt;0.05),中年脑梗死患者(&;lt;60岁)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紧张值明显高于老年患者(t=1.971和2.105.P均&;lt;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关系密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有可能降低前者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导致肌无力及肌萎缩,在疾病不同阶段可出现多系统(骨骼、呼吸、消化等)合并症。随着SMA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国内的应用及研究的开展,SMA多学科管理及诊治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该文从疾病修正药物治疗、康复管理、骨骼管理、营养管理、呼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代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与代谢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紧密相关,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NEFA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产物和能源物质,在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等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NEFA与代谢性炎症相关联的几种慢性炎症机制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总结朱氏妇科从冲任治疗闭经的经验,对于冲任实证以攻泻为主,以祛除邪滞,调畅气血;对于冲任虚证以通补为主,重视补益肝、脾、肾,培养气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338例安徽省立医院1996-2009年pSS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及部分随访记录.结果:住院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0 ~ 53岁;男女性别比为1∶27.2;首诊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口干、眼干和关节痛;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3%和47.5%;唇腺病理检查者128例,3 ~ 4级占50.5%.并发症中最多见的为肾小管酸中毒(19.5%).结论:pSS近年来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唇腺病理和抗SSA、SSB抗体对pSS 的诊断有重要意义.pSS尚不能根治,并发症的处理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上世纪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后,人们发现消化性溃疡90%以上的人均伴有H. pylori感染.然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H. pylori与消化性溃疡并非联系那么密切,越来越多的H. pylori阴性胃溃疡在世界各地发现,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H. pylori根治疗法的广泛应用,H. pylori感染率的下降有关,也可能是H. pylori阴性胃溃疡与H. pylori阳性溃疡具有独立的病理生理机制.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治疗H. pylori阴性胃溃疡的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05/2018-05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共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治疗,评价两者临床疗效、测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临床症状评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IL-1β、IL-6、TNF-α、IFN-γ、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IL-1β、IL-6、TNF-α、IFN-γ、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44%);两组不良反应和溃疡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治疗H. pylori阴性胃溃疡的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溃疡的早期愈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 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 结果 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 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 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