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针对不同分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以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46例患者临床资料,SchatzkerⅢ+Ⅳ型21例,SchatzkerⅤ+Ⅵ型25例,比较两种类型骨折患者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型(P0.05),而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chatzkerⅢ+Ⅳ型患者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间点Rasmussen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SchatzkerⅢ+Ⅳ型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SchatzkerⅤ+Ⅵ型患者(P0.05)。结论: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更适合SchatzkerⅢ+Ⅳ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以有较好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侧开窗植骨内固定在涉及后髁SchatzkerⅤ型和Ⅳ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对35例涉及后髁SchatzkerⅤ型和Ⅵ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其中23例采用了辅助前外侧小切口。对后内外侧髁直视下复位,后外髁皮质下开窗自体髂骨植骨,T型锁定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测量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5±6.35)个月,测量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平均85.6°±2.3°;后倾角(PA)内侧平台平均8.53°±2.42°、外侧胫骨平台平均7.85°±2.83°。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1136个月,平均(21.5±6.35)个月,测量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平均85.6°±2.3°;后倾角(PA)内侧平台平均8.53°±2.42°、外侧胫骨平台平均7.85°±2.83°。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4.53±3.45)周。完全负重时间1418周,平均(14.53±3.45)周。完全负重时间1419周,平均(16.65±2.75)周。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102°19周,平均(16.65±2.75)周。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102°132°,平均117.5°±10.3°。Rasmussen放射评分14132°,平均117.5°±10.3°。Rasmussen放射评分1417分,平均16.5分,优14例、良21例。其中关节面塌陷(5.27±0.615)分,平台增宽(4.48±1.384)分,膝内外翻(5.44±0.827)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1717分,平均16.5分,优14例、良21例。其中关节面塌陷(5.27±0.615)分,平台增宽(4.48±1.384)分,膝内外翻(5.44±0.827)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1729分,平均23分,其中疼痛(4.43±1.32)分,行走能力(4.61±1.23)分,膝关节活动度(4.05±1.67)分,膝关节稳定性(4.55±1.35)分,伸膝关节(4.75±0.86)分。优9例,良23例,可3例;优良率91.42%。结论对于涉及后髁SchatzkerⅤ型和Ⅵ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辅助前外侧小切口,后侧开窗植骨内固定。能较好的暴露骨折部位,允许直视下复位固定。可减少手术创伤,牢靠安全固定,达到良好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外后侧入路在胫前肌、腘肌和比目鱼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前外侧髁及后外侧髁,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用“高尔夫”与“T”形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后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情况,在按照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明显的塌陷。6~14周后骨折全部愈合,Rasmussen评分为6~18分,其中优28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高达90.62%;HSS评分为57~92分,其中优22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度高、创伤小,而且有助于骨折复位,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1.43±0.21)h,术中出血量为(318.25±3.46)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为(13.12±1.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5.13±1.03)周。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术后3、6、12个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PA均大于术后即刻,TPA均小于术后即刻,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且术后时间越长,HSS、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越高(P<0.05)。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情况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42例)及后内侧入路(44例)途径进行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结果手术后病人整体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基本愈合,术后病人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84.9%,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3.7%。病人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4.95、15.43,P〈0.05)。结论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等优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83-2284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均予以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膝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加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开始时间;并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手术时间(101.4±16.8)min,显著低于观察组(133.5±15.6)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5.6±68.7)ml,术后负重开始时间(50.1±5.2)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284.5±55.6)ml、(47.6±5.3)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术后HSS评分(82.63±6.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0%、(78.84±6.57)分,差异均显著(P0.05)。膝内侧单一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较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复杂,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制动时间,促进康复,且临床疗效较好,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腓骨头上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35例和常规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观察术后切口感染、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评估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6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2个月;2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发生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腓骨头上入路治疗中,可以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可视三窗口(后内侧窗口、后外侧窗口、前内侧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估(Rasmussen评分)。结果本组19例手术时间为(137. 3±32. 4) min,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 5±3. 7)周。19例均获随访(23. 1±4. 2)个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71~100分,优良率94. 7%,Rasmussen评分为6~18分,优良率89. 5%。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小腿感觉麻木、内固定螺钉松动各1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结论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植骨方式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Ⅱ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43例行开窗夯实植骨钢板内固定,36例行填塞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材料均采用人工骨。随访6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开窗植骨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评分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P=0.022)。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开窗夯实植骨组有4例,占9.30%,填塞植骨组11例,占30.56%,填塞植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周内,而开窗夯实植骨组再塌陷例数少且术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结论:开窗夯实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Ⅲ型骨折预防平台术后关节面再塌陷较填塞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