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8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93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851篇
内科学   698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327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58篇
综合类   62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375篇
  5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4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川芎嗪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24只新西兰家兔分为4组,即正常饮食组、模型对照组、川芎嗪(75 mg·kg-1)组及川芎嗪(150 mg·kg-1)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AS模型,12周后评价川芎嗪对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内膜泡沫细胞数、HE染色后主动脉形态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川芎嗪(75,150mg·kg-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斑块面积分别为(420.4±46.2) mm2,(310.2±12.3 )mm2,(663.2±38.9)mm2,P <0.01;内膜/中膜厚度比值(0.32±0.06),(0.24±0.15),(1.21±0.10)(P<0.01);降低内膜泡沫细胞数分别为(9.8±5.1)个/mm2,(5.3±1.2)个/mm2,(23.6±6.7)个/mm2 (P <0.01).HE染色后的光镜下,川芎嗪可减轻主动脉内膜增厚程度,降低泡沫细胞聚集,保持中膜和平滑肌结构基本完整,减少内皮细胞脱落,改善主动脉紊乱的形态结构;川芎嗪还可降低血脂水平而维持内皮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结论:川芎嗪靶向内皮细胞干预AS早期始动环节,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产生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癌的作用。方法将BGC823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特异性单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7.4%和4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K组与CIK+双特异性单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明确皮肤黑变病例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分析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8例皮肤黑变病例的发病年龄、累及部位、皮疹特点、诊断进行登记分析。其中8例患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12例患者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检查、7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查。结果 12例患者有长期化工品、护肤品、药品等诱因,其余16例患者原因不明。累及部位以面颈部暴光部位为多,但其它部位也可发生。14例面部皮肤黑变病例中5例不符合Riehl黑变病特征性表现,只能笼统地诊断为皮肤黑变病。几乎所有患者组织病理改变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色素失禁,噬色素细胞增多。结论本研究中各种皮肤黑变病例虽然发病诱因、伴随症状有所不同,但均表现为皮肤黑色斑片和真皮浅层色素失禁,这与褐色色素沉着伴随的表皮角朊细胞色素增加不同,表、真皮界面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黑素细胞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皮肤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只BALB/c小鼠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两组小鼠皮下均接种3.2×107cfu/ml的阿萨希毛孢子菌菌悬液,分别于接种后0.5d、1d、3d、5d处死小鼠,取皮损组织,提取总RNA,RT-PCR检测Hp mRNA表达,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结果两组小鼠在第0.5d、1d、3d、5d后皮损组织均扩增出Hp mRNA,其中免疫抑制组皮损组织H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免疫抑制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抑制组感染1d后皮损组织Hp mRNA表达明显高于0.5d、3d、5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筛选出的11条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中编码结合珠蛋白基因表达上调。结论结合珠蛋白参与了皮肤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大量饮酒对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9例成年男性查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每日饮酒量分为大量饮酒组(98例)和非大量饮酒组(121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获得骨密度、骨矿含量、面积、T值和Z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量饮酒组的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低于非大量饮酒组(1.09±0.17vs1.20±0.15g/cm2,P=0.001;67.86±13.84vs75.19±13.09g,P=0.001)。大量饮酒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低于非大量饮酒组(0.92±0.13vs0.97±0.12g/cm2,P=0.001;4.93±0.97vs5.22±0.81g,P=0.014)。两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面积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T值,大量饮酒组的骨质疏松及低骨量的检出率(10.2%和32.7%)高于非大量饮酒组(分别为0%和1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乙醇的毒害作用可导致骨量减低,戒酒有利于骨质疏松的干预。  相似文献   
997.
Deep‐freezing, freeze‐drying and gamma (γ)‐irradiation have deleterious effects on bone heal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lograft bones. We tried preparing bone allografts using cyclosporine plus low‐temperature‐plasma sterilization.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of preparation, segmental defects in the right radii of rabbits were repaired with cyclosporine‐impregnated allograft bones (CABs) sterilized with low‐temperature‐plasma (in the study group) and deep‐frozen/freeze‐dried irradiated allograft bones (D/FIABs) (in the control group). X‐ray and quantitative histological analysis,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set analysis and CD25 molecule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 the four‐point bending test and safety evaluations were respectively conducted to compare bone‐healing, immunosuppress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ray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p = 0.03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w bone areas at most repairs in both group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ntages of CD4+ T, CD8+ T, ratios of CD4+ T:CD8+ T o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GPT/Cr in both groups (p > 0.05). At 16 weeks postoperatively, the density of CD25 molecu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The ultimate load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 = 0.048).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grew thickly around and on the surface of a cyclosporine‐impregnated allograft. Livers and kidneys in the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remained histologically normal at 7 days postopera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B might be a better material than the D/FIAB in terms of bone healing, preserv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mmunosuppression without severe side‐effect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使用高千伏(kV)和普通千伏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对人体胸部影像质量的影响及曝光量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摄影条件为120kV,对照组摄影条件为85kV,使用DR系统摄取胸部正位片,记录曝光条件及评价影像质量。结果:经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纽影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曝光量(mAs)平均值相差3.4倍左右。结论:胸部高千伏摄影可显著减少因呼吸运动产生的模糊影像而提高影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X线曝光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阶梯式习服在急性重型高原病(即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3年3—10月中旬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唐古拉山口至西藏拉萨段)施工的22200名施工人员重型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采用不同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对采用阶梯式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7个月中,共计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施工人员22200名,发生高原肺水肿184例(男18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及高原脑水肿15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4岁),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70%。位于同海拔高度的阶梯式者与未习服者比较,未习服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阶梯式习服者。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平原大规模人群进入高原地区,采用阶梯式习服方式进入高原能有效降低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而对于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在海拔2500m左右建立习服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00.
杜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76-1878
目的调查医师对代谢综合征(MS)有关知识的认识状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MS培训及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09年6—9月对某三甲医院的366名在职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MS有关知识。结果 366名医务人员MS知识知晓率为41.6%,不同专业、年龄的医务人员对MS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医生专业的药技及护士MS知晓率最低,分别为24.4%、30.3%;从年龄分布上看,年纪较轻(20~30岁)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医务人员对MS的知晓率最低。结论被调查的医院工作人员对MS的知晓率普遍不高,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MS知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