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3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100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1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41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小气道指标的急性影响。方法 在上海市内环、中环和外环各选择一所小学(A、B和C),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3~5年级一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33人);A、B两校于2013年12月和C校于2014年12月测试肺功能3次,各校分别于次年5-6月测试第4次肺功能。同时收集同期三校就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污染物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污染对肺功能小气道指标的影响。结果 控制气象因素和个体因素后,PM2.5、PM10滞后2 d和累计滞后2 d、SO2累计滞后2 d和NO2检测当日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IQR),儿童25%肺活量最大呼吸流速(MEF25%)、50%肺活量最大呼吸流速(MEF50%)、75%肺活量最大呼吸流速(MEF75%)和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双污染物模型分析显示SO2和NO2分别叠加PM2.5和PM10污染时,滞后效应值大于SO2和NO2单独存在时(P<0.05)。结论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功能小气道指标变化呈负相关,并存在滞后效应及累计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无机氟作业人群尿氟蓄积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接触水平对尿氟异常率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临床检验系统中相关职业暴露人群4 999例及非暴露人群283例的班前清晨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工龄及其他变量间的混杂效应。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作业人群职业暴露组的尿氟≥1.6 mg/L者的异常率为14.38%,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43%),两者的尿氟蓄积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95 mg/L和0.46 mg/L。暴露组中,34~39岁的青年组与>50岁的中年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19.15%和22.39%;男性尿氟异常率(16.87%)高于女性(6.85%),其中尿氟≥1.6 mg/L的异常人群中男性比例为87.36%;人群尿氟蓄积水平随着职业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缓慢提升,在尿氟≥1.6 mg/L人群中,职业暴露>20年者的异常率为23.28%,而<4年者的异常率为13.29%,高出75.17%。男性、年龄越大及工龄越长,发生尿氟异常值的风险越大;其相对危险性OR值依次分别为2.28、1.10和1.13。结论 职业健康监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尽快更新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干预重点目标人群应为工龄长、>50岁、男性人群;同时应加强健康体检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完善评估健康需求机制,在新医改中有针对性地推出针对农民工的精准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价分析中医辨体调治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切合本地区实际的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以知情同意和自愿参与的原则,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上海某区3个社区招募8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经整群随机分组,对对照组(400人)仅实施常规健康宣传和社区规范化疾病随访;对干预组(408人)在常规健康宣传和社区规范化疾病随访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中医辨体调治健康管理干预。运用统计分析软件,通过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在基线和终末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终末时,对照组对象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较基线时降低(P<0.05);干预组对象得分也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这一特征在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上尤为明显(P<0.05)。 结论 无论干预组还是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趋于下降。中医辨体调治干预有效延缓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下降趋势。将中医体质辨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在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兼顾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观察和分析,适当地调整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及支持因素,更利于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上海市闵行区住院伤害病例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上海市闵行区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5年间因伤害住院病例资料,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分析伤害住院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结果   共纳入18 208例研究对象,男性61.83%、女性38.17%,男性较女性平均年龄小10岁;年龄分组构成有明显差别,40~64岁最集中(46.84%),其次为15~39岁和≥65岁,分别为28.95%和23.64%,<15岁最少(0.57%)。伤害原因前3位分别为跌倒(53.83%)、运输事故(13.30%)和意外事故(11.86%)。住院时间中位数10天,女性高于男性;住院费用中位数17 241.24元,女性高于男性,住院费用中位数前5位分别为意外事故、跌倒、意图不确定事件、运输事故、无生命器械伤。治疗结局以治愈为主(48.65%),其次为好转(42.50%)、未愈(6.17%)、死亡1.44%。意外事故造成的住院伤害以治愈为主,运输事故所致死亡率最高。结论   住院伤害以中年人群为主,女性病例具有住院时间长、费用高、预后良好的特点;男性住院患者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的特点。应结合研究结果针对重点人群重点伤害类型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间上海市闵行区6~18岁年龄段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为制定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6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6~18岁的学生利用2014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营养不良类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2010—2016年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不良的类型以单纯消瘦为主,但是13~18岁男生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3.5%升高到了2016年的7.8%,13~18岁女生组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1.3%升高到了2016年的3.9%。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的营养不良总体控制较好,但是13~18岁组的消瘦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应依托闵行区医教结合工作,与学生的超重肥胖控制工作相结合来改善该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管理的HIV/AIDS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一般情况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测查。结果   共有294例感染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9.6±12.6)岁。SAS平均得分40.5±8.8,高于全国常模(t=20.8,P<0.001),焦虑发生率为13.9%;BDI得分粗分平均8.90±8.59,抑郁发生率为28.6%;SSS平均得分33.5±10.2,生活质量的总分平均为66.6±1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大专及以上者(OR=0.34,95%CI:0.12~0.95);中度或重度抑郁的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不抑郁的患者得分低,OR值分别为0.14(95%CI:0.06~0.34)和0.07(95%CI:0.03~0.20);焦虑的HIV/AIDS患者较不焦虑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低(OR=0.10,95%CI:0.04~0.27)。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高(OR=3.95,95%CI:1.82~8.59)。结论  应加强关注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实施方案(2013年—2014年试行版)》(以下简称《方案》)执行前后,闵行区水痘爆发疫情的变化情况,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闵行区水痘暴发疫情监测的相关资料。《方案》执行前后的观察期分别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和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结果  《方案》执行前,闵行区共报告水痘疫情14起,均上升为爆发疫情,持续时间最长的82天,平均每起疫情持续50.86天(712/14),累计代次2.42代(50.86/21),发病159人,总罹患率为1.26% (159/12 625),班级罹患率为9.09% (159/1 750),每起疫情平均发病11.36人(159/14),平均发病班级3.21个(45/14);《方案》执行后,闵行区共报告水痘疫情169起,其中22起上升为爆发疫情,持续时间最长的66天,平均每起疫情持续41.32天(909/22),累计代次1.97代(41.32/21),发病200人,总罹患率1.10% (200/18 200),班级罹患率为8.38% (200/2387),每起疫情平均发病9.09人(200/22),平均发病班级2.50 (55/22)个。虽然《方案》执行后,闵行区水痘疫情大幅度增加,但是水痘爆发疫情在水痘疫情中的占比明显下降,总罹患率、班级罹患率,疫情最长持续时间、平均持续时间、累计代次,每起疫情平均发病人数、平均发病班级数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结论  高危人群中水痘疫苗应急接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范围,降低续发病例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5—2016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闵行区2005—2016年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闵行区共计报告梅毒11 394例,发病率42.9/10万,其中Ⅰ、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10.3/10万、13.4/10万、0.3/10万、2.3/10万、16.6/10万。2009年为发病高峰,发病率为59.1/10万。报告的病例中本辖区人口占62.4%,外省市占37.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1∶1;25~54岁报告最多,占61.1%,55岁以上年龄组呈明显上升趋势;按户籍分组后,本地以25~64岁为主,占74.2%,男女性别比1.3∶1;外省市以15~44岁为主,占79.1%,男女性别比0.8∶1。女性感染者较男性更为年轻化,15~34岁人群分别占比50.0%和29.3%。本市55岁以上男性、25~54岁女性及外省市15~44岁女性以隐性梅毒为主;本地55岁以下、外省市65岁以下男性以Ⅰ期、Ⅱ期梅毒为主。户籍、性别、年龄、梅毒类型两两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梅毒发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缓,需加强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梅毒的主动筛查力度,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999.
《Vaccine》2017,35(31):3813-3816
Reverse vaccinology (RV) has become a popular method for developing vaccines. Although Edwardsiella tarda is deemed to be an important fish pathogen, so far, no reports have used a genome-based approach to screen vaccine candidates against E. tarda. In the current study, protective antigens of E. tarda were screened using RV. Large-scale cloning,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otential candidat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ir immunoprotective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A candidate 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FBA) exhibited 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 as did another glycolysis-related protein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which we reported previously,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of other glycolysis-related proteins of E. tarda as broad spectrum protective antigens. In total, half (5 out 10) of these proteins showed prominent immunoprotective potential.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glycolysis-related proteins are a class of potential broad spectrum protective antigens and that these proteins should be preferentially selected.  相似文献   
1000.
《Vaccine》2017,35(2):222-230
V3-directed antibodies are present in practically all HIV-1 infected patients and in individuals vaccinated with gp120. The levels of maternal V3-directed antibodies were recently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reduced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and V3 IgGs were found to be a negative correlate of risk in the RV-144 human trial. mAb directed to the tip of the V3 are capable of broad neutralization of Tier-1 and some Tier-2 viruses. Here we report an immunofocusing approach using conformationally constrained V3 peptides of different lengths. Immunofocusing with short constrained V3 peptides following immunizations with long constrained V3 peptides resulted in sera with improved neutralization of Tier-1B viruses in comparison with immunizations with the long constrained peptide alone. Immunizations only with the short constrained peptide were ineffectiv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mmunofocusing with constrained V3 peptides of different lengths could improve the induction of HIV-1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