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43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89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宁波市婚前妇女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婚前妇女弓形虫感染水平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宁波市12 224名婚前妇女进行了弓形虫感染检测(包括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特异性IgG和IgM 抗体)。结果 婚前妇女弓形虫总感染率为639% ,其中既往感染率为355% ,新近感染率为251% ,混合感染率为033% 。不同年份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01),但不同职业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且HBsAg 阳性与弓形虫感染无关(P> 005);乙酰螺旋霉素在治疗婚前妇女弓形虫感染中有一定作用。结论 对婚前妇女及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筛选和管理,将有利于控制和减少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尿红细胞分布曲线鉴别血尿来源和性质。方法用COULTER-JT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40例肾小球性血尿、40例非肾小球性血尿MCV和分布曲线。结果肾小球肾炎MCV为61±14fl,非肾小球肾炎MCV为89±18fl,以MCV<80fl鉴别为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和88.2%。分布曲线的特点不同,峰值差异很大。结论测定尿MCV及分布曲线对鉴别血尿来源和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再按常规完成手术。结果 82.6%的患者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青光眼患者眼压不能满意控制的情况下,应该果断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4.
宁波市蚊类种群1999~2002年的年际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不同年份蚊虫种群的密度 ,以了解宁波地区蚊虫种群的年际变化规律 ,从而为蚊虫种群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定点定时的方法 ,利用直流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 ,然后分种统计捕获的蚊虫数。结果 宁波地区的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 ,其中中华按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 42 .0 1%。 1999~ 2 0 0 2年蚊类种群密度波动较大 ,其中波动幅度最大的是淡色库蚊。 3种优势蚊种的季节分布呈单峰型 ,总体上最高峰在 6~ 8月 ,其中中华按蚊的高峰期出现在 4~ 5月 ,淡色库蚊的高峰期出现在 7~ 8月 ,三带喙库蚊则出现在 9~ 10月。结论 根据蚊虫种群密度的年际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 ,宁波地区蚊虫种群的控制工作重点是在每年的 4~ 5月 ,消灭各类孳生地中的蚊幼 ,以降低全年的蚊虫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宁波市加强痰涂片质量保证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方法宁波市1996~2004年结核病人年报表按涂阳新登记对7个县(市)、区设在综合性医院,有5个县(市)、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单位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4年痰涂片质控抽查,平均阳性符合率略低于卫生部室间质控≥98%的标准,阴性符合率符合卫生部室间质控≥96%的标准,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9年间发现19 768例结核病人,涂阳病人8 317例。其中综合性医院发现涂阳病人3 974例占47.8%,疾控中心发现涂阳病人4 343例占52.2%。结论加强痰涂片质量控制,是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的保证。痰检工作需领导重视,加强措施,固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抓痰检质控,保证检出率,达到高发现传染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毒副产物的污染状况,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及控制对策。方法选择宁波市城镇4家自来水厂,其中两家水厂为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两家为化学合成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原料:两家化学合成法水厂为氯酸钠,另两家电解法水厂为食盐。检测方法均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这4家水厂出厂水、管网水中ClO2^-、ClO3^-、BrO3^-残留含量。结果各出厂水、管网水中ClO2^-、ClO3^-、BrO3^-的浓度:化学合成法厂家检测结果为,ClO2^-0.030-0.246mg/L,而ClO3^-、BrO3^-浓度均〈O.010mg/L;食盐电解法厂家检测结果ClO2^-、ClO3^-、BrO3^-浓度均〈0.010mg/L。结论食盐电解法生产厂家自来水厂出厂水中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毒副产物均符合国标,而用氯酸钠化学法配制的厂家出厂水中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存在,且亚氯酸盐的残留量会随着出厂水中余氯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7.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所售小海产品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情况,以阻断甲型肝炎传播。方法于2005年1月18日到2月28日,从宁波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的市场共采集样品148份,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甲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结果在148份样品中检测到1份样品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检出率为0.68%。结论宁波地区所售小海产品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情况并不严重,但是仍然要加强对其监测。污染样品为牡蛎,这是国内首次报道从牡蛎中检测到甲型肝炎病毒的核酸。  相似文献   
29.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间的同源性。方法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5年5~8月我院ICU病人的标本,物体表面,肥皂盒,呼吸机管道和穿刺导管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及MIC值测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结果15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2株仅对碳青霉烯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3株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4株有高度同源性,3、14号株同源,12、19号株同源。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啶64.0%、阿米卡星44.5%、环丙沙星64.32%、头孢哌酮/舒巴坦70.12%、亚胺培南79.1%、氨曲南58.32%、哌拉西林47.62%、头孢吡肟51.43%。22株耐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率为31.8%。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4个克隆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