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5篇
  免费   2052篇
  国内免费   568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1068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992篇
内科学   931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464篇
特种医学   3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9篇
综合类   40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89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1029篇
  43篇
中国医学   1314篇
肿瘤学   72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981篇
  2021年   1010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1185篇
  2013年   1240篇
  2012年   1147篇
  2011年   1053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初治的低病毒载量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采用一线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96例初治低病毒载量不确定期慢性乙肝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ETV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组(TDF组)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组(TAF组)。在持续用药的第12周、24周、48周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结果  经抗病毒治疗48周后,总共96.88%(93/96)患者HBV DNA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 response,CVR,定义为HBV DNA < 100 IU/mL),3组的CVR率为:ETV组96.97%(32/33),TDF组96.97%(32/33),TAF组96.67%(29/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97)。治疗48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48)。TAF组较ETV组(P = 0.013)、TDF组(P = 0.047)显著提升eGFR水平,AFP水平较ETV组(P = 0.008)和TDF组(P = 0.007)显著下降。48周ALT复常率:TAF组(70%)和TDF组(45.45%),ETV组(6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3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治疗48周后3组CVR率均达96%以上,AFP水平下降及eGFR水平改善TAF组优于ETV组及TDF组,对ALT升高、低病毒载量慢乙肝不确定期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bapenem-resistant but cephalosporin-susceptible ,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10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该表型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携带情况,并测序分析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结果   10株菌株均显示出明显的OprD扩增条带,测序分析显示有以下突变类型,分别是移码突变2株、氨基酸替代突变8株、提前终止密码子2株、大片段缺失4株。  结论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呈多样化,点突变频率最高,还有大片段的缺失以及提前终止密码子。这些突变导致OprD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耐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建立以检测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为基础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筛查体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具有发生儿童急性白血病高危因素的人群,随后收集高危新生儿出生时脐血,并于12~24 h内提取脐血单个核细胞m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从而构建筛查体系,并分析该筛查体系的可行性及有效率、实用性。  结果  共筛选出高危人群231例,其中男118例(51.1%),女113例(48.9%);经RT-PCR方法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均为阴性,平均耗费时长为(12.3±0.6) h,平均费用为200元,患者满意度及接受率均为100%。  结论  基于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而建立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筛查体系,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上开展早期筛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间,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86例为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高位硬膜外复合全麻。记录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术中出血量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组T1、T2时间点SBP、DBP及HR水平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T1、T2时间点SBP、DBP及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48 h T淋巴细胞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呼吸暂停、苏醒延迟、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位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还能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压,且未增加术中出血,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较小,麻醉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杜鹃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  方法  杜鹃兰经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应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结果  从杜鹃兰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bisbenzopyran (1),(22E)-ergosta-6,22-dien-3β,5α,8α-triol (2),3β-hydroxycholesta-5-ene (3),β-sistosterol (4),pinoresinol (5),5,4′-dihydroxy-7-(4-hydroxybenzoyl) -3′- methoxyflavone (6),4-methoxy-2,3,7-trihydroxyphenanthrene (7),2-hydroxy-4,7-dimethoxyphenanthrene (8),4,4′-dimethoxy-[1,1′-biphenanthrene]- 2,2′,7,7′-tetrol (9),4,7,4′,9′-tetramethoxy-[1,1′-biphenanthrene] 2,2′,7,7′-tetrol (10),Bavachinine (11),3-hydroxyphenpropionic acid-(2′-methoxy-4′- carboxy-phenol) ester (12);化合物7~12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9和10对MCF-7/S细胞株显示了很好的抑制活性。   结论  化合物2,3,5,7,10,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9,10对MCF-7/S细胞株IC50分别为2.16,5.09 μmol/L。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心脏毒性评估的应用。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乳腺癌患者65例,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给予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technique,3D-STI),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心脏指标参数的差异,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移动速度(E/Em)、二尖瓣环舒张早期移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移动速度(Em/Am)、二尖瓣环收缩期移动速度(S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二尖瓣舒张早期环移动速度(Em)、二尖瓣舒张晚期环移动速度(Am)、左室扭转(LVtw)、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 GRS)、整体面积应变GAS )指标。  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相关参数和治疗前相比,LAVI、E/Em、Am有所升高,Em/Am和Em有所下降,LAVI和E/Em之间呈正相关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LVEF、GLS、GRS、LVtw、GCS、GAS均有所下降(P < 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时应用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效果理想,可以早期、准确对心脏毒性情况进行判断,可以为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预后、临床结局方面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索并分析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可早期预测转移的临床指标。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GC的3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213例)和未转移组(105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G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各影响因素对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转移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7个月和22.16个月,未转移组中位OS及平均PFS分别为45个月和41.98个月,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2)多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 > 黏膜层、未接受化疗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14.4 KU/L是GC患者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提示与单指标或双指标联合相比,浸润深度、前白蛋白和CA-125三指标联合后对预测G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具有更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4)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总周期<8周期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未接受手术治疗、初诊合并转移、病程中合并远处转移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C患者一旦发生转移则预后极差,临床中应重视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诊治,多指标联合对于诊断GC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示对GC患者应进行积极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尽早诊治转移灶,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及不同侧别的颈内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某医院神经内科接受CTA或DSA检查脑血管的患者,根据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记忆测评量表+改良版WCST检查,记录测评得分,统计分析各组别患者的得分差异。总纳入65例,根据狭窄与否分为狭窄组(共34例)和对照组(共31例),根据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共15例)和中重度狭窄组(共19例),根据侧别将狭窄组分为左侧狭窄组(24例)和右侧狭窄组(10例)。  结果  狭窄组与对照组记忆及执行能力均显著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狭窄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记忆及执行能力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显著影响患者以记忆、执行能力为代表的认知功能,但狭窄严重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认知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可行性及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时考虑保留髌下脂肪垫厚度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1 019例18~80岁成人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的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取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影像作为测量层面,以髌下脂肪垫前缘画一基线,取其与脂肪垫后缘最远点的距离作为测量厚度,测量结果采用 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分别为(28.08±4.64)mm 和(24.58±4.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与女性年龄分别为(49.09±17.78)岁和(50.42±17.8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身高、体质量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考虑为生理性差异;男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年龄、身高、体重均无相关性(P > 0.05);女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体重具有相关性(P < 0.05),与年龄、 身高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且与年龄、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而女性脂肪垫平均厚度与体重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与胰管切开取石胰腺管空肠吻合术(Partington手术)对于胰腺头部结石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别,评估二者手术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进。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以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至四病区收治的139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胰腺头部结石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根据对患者所施行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PPHR组和Partington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外科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结果  术前一般资料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PPHR组以Ⅰ型结石为主(80.2%),而Partington组以Ⅰ、Ⅲ型结石为主(45.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近期疗效中,DPPH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Partington组具优势(P < 0.05);远期疗效中,DPPHR组在结石复发再手术、术后胰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Partington组(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5 a (95%CI 1.057~3.884,P = 0.012)、术后长期有饮酒史(95%CI 0.987~3.128,P = 0.025),CP≥5a和术后长期有饮酒史均是影响胰腺头部结石术后无疼痛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胰腺头部结石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疗效(结石复发再手术、术后胰腺功能)分析,DPPHR手术均优于Partington术,可认为DPPHR手术目前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PDS的方法;但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并重视术后护理和随访,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