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分期与结局的特征及关联性,为建立临床重症病例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疫情高发水平选择河南、山东、浙江、四川和云南省,随机抽取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收集病例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分析各期病例构成、临床结局及其关联性。结果 共调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657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57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阳性病例326例,占91.3%(326/357)。临床分期: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病例542例、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病例99例、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例16例,分别占重症病例数的82.5%(95%CI:79.4%~85.3%)、15.1%(95%CI:12.4%~18.0%)、2.4%(95%CI:1.4%~3.9%)。11例有后遗症,占重症病例数的1.7%(95%CI:0.9%~3.0%);8例死亡,病死率为1.2%(95%CI:0.6%~2.3%)。临床2、3和4期在各年龄组、5个省份、后遗症病例数、死亡例数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χ2=22.632,P=0.012;χ2=41.481,P=0.000;χ2=12.960,P=0.001;χ2=16.850,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分期与后遗症、死亡结局有关联性。临床分期可用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严重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2002-2014年河南省HIV暴露儿童生存与死亡情况,分析HIV暴露儿童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河南省开展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中发现并报告的HIV暴露儿童1 705例,年龄范围为0~18月龄,存活儿童随访至18月龄。分别对HIV暴露儿童1、3、6、9、12、18月龄进行随访,收集孕产妇母婴阻断服务、儿童药物阻断、儿童传染病发病、生存状况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HIV暴露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随访到1 705例HIV暴露的儿童,其中18月龄随访时存活儿童共1 536例(占90.09%),随访过程中失访58例(占3.40%),死亡111例(占6.51%),HIV暴露儿童累计死亡率为67.39‰,新生儿死亡率为23.07‰,婴儿死亡率为57.01‰。不同年份的儿童死亡率无下降趋势(χ2=1.57,P=0.201)。死因构成以肺炎为主(36例,占32.43%),其次为疑似AIDS (18例,占16.21%)。死亡儿童均未进行过HIV早期检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暴露儿童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儿童低出生体重(OR=4.97,95% CI:3.12~7.92)。可能的保护因素包括产妇孕12周前初检(OR=0.46,95% CI:0.26~0.80),儿童联合药物阻断(OR=0.25,95% CI:0.15~0.42)。结论 2002-2014年河南省HIV暴露儿童的死亡率较高,应积极开展HIV暴露儿童早期诊断及抗病毒治疗,预防肺炎等常见传染病,加强营养指导及生长发育监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 60岁HIV感染者/AIDS病例(HIV/AIDS)感染HIV的主要原因、行为特征和造成HIV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7-8月,选择≥ 60岁HIV/AIDS例数及构成比均较高的邓州市、鹤壁市浚县和许昌市襄城县作为研究现场,招募新报告≥ 60岁HIV/AIDS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详细了解其确认前的行为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 共访谈33名≥ 60岁HIV/AIDS,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7.4岁。感染途径均为性传播。访谈结果显示:商业异性性行为是≥ 60岁老年男性感染HIV的主要因素,商业异性性行为的对象主要是低档暗娼,安全套使用率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是老年人不能正确认识HIV感染危险的主要因素;老年男性病例还存在同性性行为和双性性行为;晚发现导致的夫妻间性传播是老年女性感染HIV的主要因素。结论 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和无保护性行为是老年人感染HIV的主要因素,需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控制HIV在老年人的传播。  相似文献   
64.
Obj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ic acid(SUA)levels and glycemic indices,including plasma glucose(FPG),2-hour postload glucose(2 h-PG),and glycated hemoglobin(HbA1 c),remains inconclusive.We aim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glycemic indices and SUA levels in the general Chinese population.Methods The current study wa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using the first follow-up survey data from The 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Study.A total of 105,922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aged≥40 years underwent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nd uric acid assessment.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glycemic indices and SUA levels were explored us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Results A total of 30,941 men and 62,361 women were eligible for the current analysis.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verified the inverted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emic indices and SUA levels,but with different inflection points in men and women.The thresholds for FPG,2 h-PG,and HbA1 c for men and women were 6.5/8.0 mmol/L,11.0/14.0 mmol/L,and 6.1/6.5,respectively(SUA leve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lycemic indices before the inflection points and then eventually decreased with further increases in the glycemic indices).Conclusion An inverted U-shaped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major glycemic indices and uric acid levels in both sexes,while the inflection points were reached earlier in men than in women.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河南省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疫情防控。方法 将河南省境外输入新冠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2年3月14日,河南省共报告新冠感染境外输入感染者752例,入境人员罹患率为1.20%。确诊病例196例(26.06%),无症状感染者556例(73.94%);轻型105例,占确诊病例的53.57%,普通型91例,占确诊病例的46.43%,无重型和死亡病例;初筛阳性ORF1ab基因Ct值M(P25,P75)为34.15(24.08,37.09),N基因Ct值M(P25,P75)为34.19(24.04,36.75);入境到首次检出阳性时间间隔M(P25,P75)为0(0,2)d,入境超14 d首次检测阳性的共20例(2.93%),其中18例入境解除隔离后存在跨省活动;境外输入病例复阳率为1.99%,复阳病例未造成二代病例;2022年境外输入疫...  相似文献   
66.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vacuolating cytotoxin (VacA) prepared fromHelicobacter pylorion the metabolism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AZ-521. VacA caused the ATP levels to decrease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by approximately 20% in 6 h, 35% in 12 h and 50% in 24 h, at a concentration of 120 nM. This decrease was also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VacA. To evaluate the impairment of mitochondria by VacA,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estimat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using 3, 3′-dihexyloxacarbocyanine iodide as a substrate. VacA decreased membrane potential with the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AZ-521 cells in 6 h from 52±3 to 24±1. Treatment of the cells with bafilomycin A1,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vacuolar ATPase proton pump, showed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se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ATP and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Secondly, we estimated the effect of VacA on oxygen consumption. VacA inhibited oxygen consumption in AZ-521 cells: the levels of PO2in the medium of control cells decreased by 73% in 3 h and 37% in 6 h, whereas those in VacA-treated cells were 84% in 3 h and 59% in 6 h.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e number of cells in the G0/G1phase was increased by VacA. Taken together, VacA induced an inactiv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followed by mitochondrial damage, leading to impairment of the cell cycle i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方式(感染者本人告知/由他人告知)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我国河南、云南、广西、四川地区的艾滋病单阳家庭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配偶告知的方式等;并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资料收集调查对象的感染途径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艾滋病单阳家庭感染者及其配偶770对,其中414名感染者(53.77%)自报是本人将感染状况告知配偶,由医务人员告知的344人(44.68%).影响告知方式的因素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女性、汉族、文化程度高者、既往采供血感染者,更倾向于由感染者本人进行配偶告知.结论 民族和传播途径是告知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以性传播和/或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配偶告知工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常见癌种(肺、胃、食管、肝、结直肠和乳腺癌)联合筛查的频率倾向及支付意愿。方法 2012-2014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3个省份现场,面对面调查不同付费假设下,实际参加项目的居民倾向的筛查频率、对长期推行每3年1次联合筛查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等。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访谈31 029人,年龄(55.2±7.5)岁,近5年家庭人均年收入M值为2.5万元。对于多种癌症联合筛查服务,若完全免费,93.9%的居民选择每1~3年1次的频率;完全自费时对应的比例为67.3%。假设将每3年1次的联合筛查长期推行且需个人部分付费时,76.7%的居民愿意付费,但支付额度超过500元者(联合筛查人均费用约1 500元)仅占11.2%。其余23.3%无支付意愿者主要认为费用难以承受(71.7%)和认为没必要筛查(40.4%)。结论 我国城市参加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对多种癌症联合筛查倾向"高频"模式,提示大范围推广的潜在接受程度较高,但需科学评价与正确引导。尽管多数居民对联合筛查有支付意愿但支付额度有限,提示应加强居民对自我健康的责任管理意识,建立筛查服务共付机制时应设置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复方新诺明(CTX)预防治疗对河南省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的河南省2007-2011 年加入国家免费ART艾滋病患者资料,根据开始接受ART时既往CTX使用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既往未服用、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和既往服用过现未服用3 组,采用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TX预防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13 103 名艾滋病患者中共有1 702 名死亡,死亡率为4.46/100 人年,开始治疗3 个月和12 个月内分别死亡455 人和970 人,死亡率分别为14.15/100 人年和7.78/100 人年。开始ART时既往未服用、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和既往服用过现未服用CTX三组中以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组的生存期(M=0.98 年,IQR:0.25~2.16)最长,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开始治疗时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CTX 组生存时间长于既往未服用CTX 组,死亡率低于既往未服用CTX 组,log-rank 检验显示,开始治疗12 个月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5,P=0.02)。多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开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基线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CTX服用情况、开始治疗时年份、基线症状数、最近7 d 是否漏服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既往使用过现仍服用CTX组的死亡风险低于既往未服用CTX组(调整HR=0.71,95%CI:0.63~0.80,P=0.00)。结论 艾滋病ART开始时既往CTX预防治疗可以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第1 年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总结2021年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Delta变异株肺炎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