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40篇
  3篇
中国医学   813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用 GC-MS 进行分离测定,色谱柱为 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1)升温至23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99.999%;载气流量1.0 mL·min~(-1);分流比40:1。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26个成分,确定了2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大于1%的化学成分有5种,分别为:薁1.177%,α-雪松醇1.247%,芳樟醇1.248%,甲基萎叶酚2.297%,反式茴香脑83.013%。结论:本文对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该类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指骨、桡骨、胫骨超声速率(SOS)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 入选绝经后女性84例(42~85岁),其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PINP和PT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BG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应用sunlight omnisense 7000TM型超声骨量测定系统测量研究对象的SOS.结果 绝经后女性桡骨、指骨和胫骨SOS指标值随年龄段递增而下降,但只有桡骨SOS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INP、BGP和PTH随年龄段递增有变化但(P>0.05),且与各部位超声骨量SOS的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女性桡骨SOS能够反映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衰减,可能是超声骨量测定反映绝经后女性骨量变化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93.
贵州省HIV-1毒株亚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贵州省HIV-1亚型毒株分布特点。方法用套式PCR扩增HIV-1毒株外膜蛋白并基因测序分析。结果62例样本扩增测序成功52例,其中B亚型3例,B’亚型4例,C亚型2例,E亚型2例,BC重组亚型41例。结论贵州省HIV-1病毒以BC重组亚型流行为主,多亚型并存;提示亚型分布复杂,来源广泛,防治难度大。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在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对敌敌畏、敌百虫的抗性消退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爱卫办统一规定的果酱瓶药膜法测定杀虫剂的抗性。结果在抗性消退前,敌敌畏的KT50为64.78min,抗性系数为20.37;敌百虫的KT50为57.45min,抗性系数为15.48。抗性消退后,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5.62min,抗性系数为4.91;敌百虫的KT50为12.45min,抗性系数为3.35。抗性消退后实验室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1.75min,抗性系数为2.59;敌百虫的KT50为10.28min,抗性系数为2.75。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经实验室正常饲养或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抗性可以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萘哌地尔(naftopidil,Naf)对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的VSMCs经NA诱导其增殖,分别用MTT比色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Naf对VSMCs增殖的影响;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浓度([Ca2+]i)及Real-TimeRT-PCR检测c-myc、c-fos、高血压相关基因(hypertension related gene-1,HRG-1)mRNA的表达。结果萘哌地尔(10-7~10-6mol·L-1)能够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并明显降低VSMCs[Ca2+]i,降低c-myc、c-fos mRNA表达,增加HRG-1 mRNA的表达。结论萘哌地尔明显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VSMCs[Ca2+]i、拮抗NA上调c-myc、c-fos mRNA的表达和拮抗NA下调HRG-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生理环境中NiTi记忆合金腐蚀释放Ni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H值、Cl-浓度对医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模拟生理环境中的Ni2 腐蚀释放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同时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Ni2 腐蚀释放机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0.9%NaCl生理盐水、Hank’s模拟体液、Tyrode’s模拟血液三种模拟生理液中,pH值分别为2、5、8和10,恒温(37±1)℃下,进行静态挂片腐蚀试验,然后用最小二乘原理拟合试验曲线。结果Ni Ti形状记忆合金在Tyrode’s模拟血液中的Ni离子释放量最大,Hank’s模拟体液中次之,0.9%NaCl生理盐水中较低,Ni离子释放在前7天内呈现较快速度,之后趋于平缓;且Ni离子释放量随pH和Cl-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在Cl-浓度为正常条件0.14mol/L下,当体液在2≤pH≤10范围内波动时,NiTi记忆合金中Ni2 的腐蚀释放量在约3年内达不到Ni致敏的最低极限量,孔蚀是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生理环境中主要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加压、延长技术治疗肢体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单侧外固定架、髓内骨痂延长术治疗肱骨、股骨及胫骨干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12例,缺损长度4~14cm,平均5.5cm。结果12例全部治愈,无再骨折和血循神经损伤。结论加压、延长术治疗大段病理性骨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减少肢体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针刺治疗与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疗效的差异,分析针刺治疗对该病的疗效特点和优势。方法:将66例OSAHS患者按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4例,穴取廉泉、天容等)和nCPAP组(22例)进行治疗,并监测治疗前、中、后各项呼吸、血氧及睡眠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在治疗进行中,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对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低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O2〈90%T)和微觉醒指数有明显改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nCPAP组在治疗进行中,各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善(P〈0.01),治疗结束后,疗效未能维持,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比较,nCPAP组在治疗过程中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或P〈0.01),治疗结束后疗效并无优势(P〉0.05)。结论:nCPAP治疗对OSAHS患者的疗效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针剌的疗效发生在治疗结束后,两者疗效体现方式的不同,可能与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喜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喜树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喜树果中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5.08%;喜树枝中分离出81个成分,鉴定出4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56%;喜树叶中分离出50个成分,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喜树果、叶及树枝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4种相同成分。结论喜树的不同部位其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和含量也不尽相同,为喜树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固定麻杏石甘汤中的甘草量,将其他药材(麻黄、杏仁、石膏)作为可变因素,以甘草酸的测定量作为考察指标,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结果回归方程Y=5.63460420+3.819566922X1+1.4934846537X3,r=0.83193,P=0.0292,处方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麻黄。结论甘草酸的溶出率与麻黄在整个处方中的用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