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诚  何文淑  江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99-1101
目的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71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27/10万,发病率自2002年开始小幅上升,2005年后开始逐年下降。结论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继续巩固病毒性肝炎的"压春峰"工作,采取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Acta tropica》2013,127(1):46-52
In Sierra Leone, traditional treatment is at times used in lieu of seeking allopathic healthcare for major illnesses causing child dea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and fever (presumed malaria). Weighted analysis and multi-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a household cluster survey (n = 5951) conducted in 4 districts in June 2010.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heads of households, and caregivers of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f age were interviewed about child morbidity and care seeking. A th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based on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amily members from twelve villages in these same four districts, was also done. Illness-specific herbal remedies were described by respondents. Among 1511 children with diarrhea, 31% used traditional treatment. Among 3851 children with fever, 22% used tradition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from a tribe other than the Mende, using government recommended salt sugar solution, not having a vaccine card, having more than two illnesses, and not seeking any allopathic medic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For fever, traditional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a tribe other than the Mende, having more than two illnesses, not having a vaccine card, Muslim religion, and not seeking any allopathic medical treatment for fever. Qualitatively, respondents describe herbalists as trusted with remedies that are seen to be appropriate due to the perceived cause of illness and due to barriers to seeking care from government providers.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use and the prominent role of herbalists in providing them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improve child survival in Sierra Leone.  相似文献   
103.
104.
苏晶晶  洪镭  朱正平  李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4-2925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 036例,发病率分别为29.15/10万、22.02/10万、36.65/10万、27.40/10万、10.85/10万;以4—7月份发病为主;其中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2006—2010年报告病例数的66.80%。结论 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新发县(区、市)病例发现情况,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布病发病及突发事件监测数据;以面对面访谈、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经历,以及医院、CDC布病实验室采样、诊断现状。结果 2013年以来四川省布病疫情上升明显,累计新发县(区、市)有103个。共调查23例新发县(区、市)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占91.30%(21/23);初诊医疗机构以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占73.91%(17/23);初诊误诊率高达91.30%(21/23);发病到确诊的间隔中位数为52 d,最长142 d。病例布病知晓率为4.35%(1/23),与可疑牲畜接触中防护衣使用率为30.43%(7/23),手套使用率为8.70%(2/23),口罩使用率为4.35%(1/23),接触后使用消毒液洗手率为4.35%(1/23)。病例感染可疑牲畜均为羊,其中34.75%(8/23)为甘肃、青海等省份输入。调查临床医生295名,布病总知晓率为34.58%(102/295),相关知识培训率为58.31%(172/295)。调查33家医院,具备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的仅占33.33%(11/33)。调查县级CDC 23家,具备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占34.78%(8/23)。结论 四川省布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新发县(区、市)病例初诊误诊率极高,诊断延迟明显,且布病知晓率低,自我防护意识差。临床医生布病知识知晓率低、培训不够;医院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储备不足,为布病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及规范化管理等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有偿献血人群血浆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为HCV感染转归的致病机理及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某县级市于1990年前后曾发生有偿献血行为的男性和大于50岁以上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样本195例,其中健康对照组56例,自限清除组44例和持续感染组95例。通过检测3组人群的E2和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浓度,分析它们与HCV感染转归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以献全血次数、单采血浆次数和脂肪肝和/或肝硬化为协变量,3组间的ALT(P=0.003)和AST(P=0.025)水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上海市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状况及其感染模式,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乙肝病人337例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92例,对其全部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1 567名调查对象乙肝总感染率为77.28%,629户家庭共有15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其中以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二项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e antibody,HBeAb)、anti-HBc三项阳性和anti-HBs、HBeAb、anti-HBc三项阳性等模式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0.64%、26.67%和10.24%。20岁以下年龄组HBV感染率(27.40%)低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性家庭成员HBV感染率(78.51%)稍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8.
手足口病患者愈后粪便中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 YL  Zhang X  Zha J  Dai WJ  Luo F  Shen T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73-1076
目的 探索手足口病患者愈后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EV)核酸阳性率的持续时间.方法 对49例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连续6周的随访,每周采集1次患者的粪便标本5~8 g,用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常见病毒的核酸,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随访期内EV核酸检出情况.结果 49例患者中包括16例肠道病毒71( EV71)型、15例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和18例EV型.对患者进行病后6周的随访.EV71型患者在第1周和第5周各有1例失访,CoxA16型患者在第4周有1例失访,EV型患者在第1周有2例失访.在随访的第1~6周,EV71型患者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81.3%、60.9%、47.4%、33.9%、27.1%、18.1%,CoxA16型患者分别为93.3%、73.3%、53.3%、33.3%、16.7%、8.3%;随访的第1~2周,EV型患者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4.4%和7.4%,第3~6周均为0.3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O.001).随时间的延长,各组患者病毒核酸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手足口病患者愈后粪便中病毒核酸阳性率持续较长的时间,EV71型和CoxA16型患者可长达6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贯彻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7-2018年四川省所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卡,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2840例,年均发病率44.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3[DK]∶1,2岁以下幼儿和0岁组婴儿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8.53%和32.3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35%。全省各市州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及川西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7-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1月。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94.67%。结论 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水平存在地区差异,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确诊病例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应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率,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积极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 8/10万)、艾滋病(0.027 7/10万)、肺结核(0.008 0/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 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